
咨询感悟:
在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日常互动中,如果彼此的付出还做不到无怨无悔,那我们尽量需要做到:“账目清晰,即时平账,不留隔夜帐”。
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基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视角,基于人们对报酬的追求和规避提出社会交换论,解释社会关系互动本质的底层逻辑—没有毫无理由的付出。
心理学界并不完全认同关系互动的本质就是交换,但也给我们提供了对日常关系互动很好的反思视角。我们在付出中真的是不求回报吗?
我们生活中常见一类现象,尤其是自我能量偏弱的人,常常以以退为进,以牺牲自我利益的方式为对方付出,背后期待对方的同等或加倍的付出或情感认同。“示弱控制”的高级阶段是智慧,更易与周围人关系融洽,打成一片;“示弱控制”的低级阶段有可能是依附,是绑架,就像小朋友拿糖去换别的小朋友贵重玩具,核心在于我们已不是小朋友,而是成年人。
我们要怎么做呢?我个人认为亲密关系的互动一方面有对等付出更好,如果不能做到,我们需要认认真真的看到对方的付出,重点是“看到”。先生外出打拼需要被看到,太太为家操心需要被看到,“看到”是一个互动过程,是真诚表达,是真正对对方的尊重。如果彼此没有被看到,大部分普通人内心深处会委屈,会在关系账本上记录一笔对方的负债,日积月累,会变成一团糊涂帐,会成为关系冲突的力量来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争吵中,为什么老是提陈谷子烂芝麻的旧事的深层原因。
最麻烦的后续是彼此关系树不再成长,甚至于枯萎死亡。我们在关系中需要努力彼此被看到,才能做到即时平账,今日事今日毕,生活中尽量不要留隔夜互动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