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宝宝,世界的关注——世界早产儿日

李介民医生 发布于2021-05-25 16:28 阅读量5999

本文由李介民原创

“早产儿日”源于2008年11月17日,由欧洲新生儿关爱基金(EFCNI:European Foundation for the Care of Newborn Infants)、欧洲家长组织(European parent organisations)发起,随即一呼百应,多国的组织参与了相关活动。

2011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的支持,并改称为“世界早产儿日”, 旨在呼吁世人更多关注早产问题,采取有效行动,减少早产导致的健康问题和死亡。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备受关注的不仅是二胎经济和人口红利,母婴健康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二胎孕产妇往往年龄偏大、高危妊娠较多,早产风险增大,让社会各界关注早产儿现象和早产儿家庭,控制早产儿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在实现人口增长的同时从根源上提升人口素质意义重大。

一. 用医学科学管理早产儿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37 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1500 克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近年来,围产医学迅速发展,使得早产儿特别是极早出生儿(胎龄<32周)的存活率大幅度提高,随之带来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和远期影响等问题。我国早产儿发生率由 5% 上升至 8.3% 每年 160多万早产儿出生。在一些医院的新生儿专科,早产儿住院病人比率达70%左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出生1200多万早产儿,占新生儿总数的9.6%,其中有2%的早产儿是极早出生儿。

对早产儿进行系统化管理可以促进智力发育,减少脑瘫发生率,从而改善早产儿的生命质量及预后已成为医学界的普遍共识。围绕早产儿的生理基础和发育特点,系统化管理包括早期干预和发育评估。早期干预主要在两方面:营养管理和神经心理行为干预。

践行早产儿系统化管理,一是有赖于医疗工作者的知识、技术更新,二是早产儿监护人的理解、配合。我院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康复专科、眼看、耳鼻喉科等专科协同救治、监测、干预、矫治由于早产导致的系列健康问题。

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对早产儿进行了专项管理,不仅现场评估、指导护理、示范发育干预操作,还开着了网上解答、160网站科普宣传等。尽管如此,仍然有部分家庭未能引起重视,或怀有侥幸心理,直至家长自己觉得“有问题”了才就诊,错失时机,出现不良后果。

 

二. 致早产儿家长信

       宝宝的家长:

您好,祝贺您有了自己的宝宝!宝宝能够从医院接回家了,您无比的喜悦,也有些许忧虑,因为您的宝宝是早产儿,他还未完全成熟就出世了,他很娇嫩。今后会怎么样?能否健康成长?会不会留下伤残?可能是您想要了解的问题。

大多数的早产儿能够成长为正常的孩子,但是,早产儿出现智能低下、脑瘫、行为异常等发育障碍的风险较足月儿高,被医学界列入“高危儿”管理范畴,需要家长去面对。

调查研究显示,脑瘫病因中以早产儿为首位,极低体重儿脑瘫发生率是足月儿的40-70倍,25%的早产儿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早产儿是孤独症的高风险人群。起始治疗时年龄较大的患儿只能改善生活质量,不能治愈,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困扰。怎样避免或减少早产儿可能出现的残障呢?

科学研究证明,儿童年龄越小,大脑生长发育越快,可塑性越强,对脑损伤的代偿能力也越好。儿童早期的可塑性和代能力的发展需要丰富的环境刺激,如视觉、听觉、皮肤触觉和运动的感觉传入大脑。为婴儿提供科学喂养和丰富而适宜的环境刺激,促进大脑的发育,可效地减低发育障碍的风险。

在出生后第一年内,婴儿体格生长和智力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可在社区接种疫苗;去就近医院儿科(儿童保健专科)监测生长发育水平,在专业人员、儿童和家长之间形成“评估—指导—发展—评估”的一种个性化的、循环互动的、跟踪式的儿童优化发展模式。与医生紧密合作,全力以赴地按照指导计划去做,这样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您的宝宝能够顺利地发育成一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此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