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黄帝内经》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人类仅仅关注疾病是不够的,是不足以保护人类自己的,只有关注健康,祛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才能有效地保护人类自己。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的改变,儿童生长发育态势和疾病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了新的健康问题,如环境污染导致的儿童铅中毒、父母离家打工而致的留守儿童问题、营养障碍性疾病小儿肥胖症、睡眠障碍、心理行为问题等。原来不被一些大型综合医院重视的儿童保健,近10来年成为了引人注目的边缘学科。儿童保健有两大任务: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
关注健康 保护儿童
“宝宝没病要看医生吗?”回答是肯定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尤其是婴儿成长之快,体重、身高、智能及运动发育等指标以月为单位衡量。快速生长发育中的机体由于脏器功能不成熟,营养供需矛盾大等,是脆弱的,容易受到疾病、不良环境的伤害。儿童定期健康检查,监测生长、发育水平,进行计划免疫,接受优育指导等是十分重要的。
尤其是高危妊娠、早产儿、新生儿期患有疾病的儿童,其生长发育偏离正常轨迹的风险较大,需要定期监测、早期干预。在医生、儿童和家长之间形成“评估—指导—发展—评估”的一种循环互动的、跟踪式的、个性化的发展模式,有利于降低风险、保护儿童身心健康。
体检频度
按照保健学的要求,体检:小于6月龄,每个月1次;6~12月龄,每2 ~3个月1次;1~3岁,每6个月1次;大于3岁,每年1次。
体检内容
1.生长发育史,养育史等。
2.体格测量与评定: 如囟门、头围、体重/身高、体质指数、成人期身高预测等。
3.各系统体格检查:如心肺听诊、骨密度测定、视听筛查等。
4.发育性神经检查:如肌张力、神经反射、姿势、运动模式等。
5.发育水平评估:如早产儿运动发育评估、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智力评定、行为测评等。
6.其他:医生依据儿童的年龄、健康状况而选择,如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常规,维生素D,乙肝,甚或心、脑电图,血尿代谢,染色体,基因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