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中“忽冷忽热”的回避型依恋者,Ta们到底在回避什么?

文守玉医生 发布于2020-12-22 14:39 阅读量9979

本文由文守玉原创

  在面对一段感情时,有一部分人群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男朋友追我的时候很主动,但我俩在一起后他的热情却瞬间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女朋友对待感情很冷淡,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恋爱关系就要结束了?

  当交往前后,对方的态度转变过大时,我们往往都想知道对方是不爱了,还是另有隐情?

  其实每个人的性格中,都会有回避的一部分。

  当你没有那么喜欢对方,或是无法解决矛盾的时候,往往都会习惯于回避。换句话说,就是不爱了。

  但是,回避型依恋者却与此不同:

  他们明明很喜欢你、需要你,但由于回避性格作祟,表现得冷漠、抵触、烦躁不安,排斥身体接触,甚至是语言交流。

  回避型依恋人群并非是“渣男渣女”,而是真的难以自我控制,缺乏安全感,害怕失去对方。

  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讲讲回避型依恋者有什么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该如何调整。

12.22.1.png

  01.回避型依恋的特征表现

  不信任、不在乎、高自尊,这是回避型依恋者的三个典型特征。

  当他们处于一段亲密关系中时,常常会有以下表现:

  亲密恐惧

  回避型依恋者也和普通人一样,一旦陷入爱情之中,便会对另一半深深的沉迷。

  但与此不同的是,一旦回避型依恋者追求的对象给予出了积极的回应,他们便会感到排斥和不安。

  他们对于伴侣之间的亲昵行为很抗拒,如牵手、拥抱等等;另外,对私人空间的需求很高,在关系中也随时处于防御状态,时刻都准备撤离。

  假性独立

  在旁观者眼中,回避型依恋人群常常会表现出对恋爱没有兴趣:

  单身时,压抑自己对亲密关系的需要;

  谈了恋爱,也总是对伴侣装作漠不关心,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吵架或分手后,也总能快速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在另一半没参与Ta们的人生之前,Ta们已经完成了前半生的自我人格建立,因此独立性很强。

  这种独立性让回避型依恋者觉得即使没有对方的参与,他的生活也会不错,这也是“忽冷忽热”的原因所在。

12.22.2.png

  02.回避型依恋是如何形成的?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形成往往都脱离不了我们的童年成长环境以及早期经历:

  挫折教育,导致自我价值感低

  回避型依恋者童年时期往往是在挫折式教育中成长的,做得好不表扬,做错事就各种打压和责骂,总是被家长告诫“不行、不能、不可以”。

  所以,这就容易导致他们敏感自卑,自己都没有办法喜欢自己,更何况长时间的与他人亲密相处。

  从未体验过亲密感,不适应谈恋爱

  小时候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亲密感,导致成年后恐惧未知的亲密感,害怕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他们在恋爱关系中,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且对伴侣的情感表达感到不知所措。

  成长过程中,遭受过同伴拒绝

  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一定程度的情感创伤。

  例如被好朋友欺骗,遭受过校园暴力,或是被老师过度打压等等。

  这些伤害,改变了他们的依恋状态,导致他们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会习惯性的把事情归咎到自己身上。

12.22.3.png

  03.回避型依恋能够改变吗?

  如果发现自己是回避型依恋者,那么该如何改变?如何去爱对方?

  在此,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以下建议:

  首先,当你对对方感到不满时,先不要下意识选择回避,也不要总是在心里埋怨对方,而是尝试把自己的想法和对方说出来。

  其次,当对方对你不满的时候,也先不要回避,不要担心对方会不会因此责怪你。

  而是换位思考,想想如果你是Ta,你会怎么想。

  在你们彼此陪伴的过程中,既要保持自己上进、优秀,也要能看到对方身上的善良、正直和有趣。

  你会发现每一个人值得被好好对待,值得被喜爱,值得被宽容,包括你自己。

  最后,我们想对回避型依恋人群说:

  很多人之所以“回避型依恋”,其实并非自己能选择的,很多事情生来就很不公平。

  现在的你已经长大了,也完全有力量可以去发展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

  即使被伤害了,你也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或是求助于心理援助来帮助自己、完善自己。

  即使到最后分开了,你也会过的很好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