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被确诊为抑郁症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根据《柳叶刀》子刊发表的研究,全球估计预计有3.5亿人患抑郁症,其中中国患者超过9500万,女性占六成以上。
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登上了热搜。按《方案》要求,“抑郁症筛查”可能成为体检固定项目:
到2020年,抑郁症就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
体检中心需要“提供情绪状态评估”;
抑郁症筛查纳入大中学生、孕产妇和老年人体检项目。
在很多地方,人们对心理疾病依然有深深的误解,导致了病人本身的病耻感。
抑郁症作为一种可以明确诊断并可以治疗的心理疾病,与其他任何疾病没有本质区别。它并不是出于太脆弱,不是心情不好,也不是“不正常”,只是意味着:“我生病了”。
抑郁,也有可能是“先天”的
都知道生活压力容易导致一个人抑郁,但很少有人知道,一个人出现抑郁的可能性,首先取决于他的基因。
如果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等亲属患有重性抑郁障碍,那么你自己患抑郁的风险会比一般人高2~4倍。
而且,如果在你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第一次抑郁症发作,而且之后反复发作,那么后代患抑郁症的风险就会更高。
这表明抑郁的确和基因有关,所以,当我们说抑郁不是你的错时,不只是说说而已——这可能真不是你的错。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遗传基因,但成长环境、应对压力的能力等后天因素是可控的,让这些因素往好的方向发展是我们对抗抑郁伤害的保护伞。
男性的抑郁
往往更难以觉察
在很多人的认识里,抑郁症似乎都更容易在女性身上出现。在我每天所接待的抑郁症患者中,女性患者也往往是远大于男性的。
但更多研究发现,男性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其实相差无几,只是很多男性会更倾向于否认自己的抑郁症状,在治疗时也更难确诊。
这和男性不善于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有关。
由于男性较少报告自己的抑郁症状,人们便更多根据女性案例来总结归纳抑郁症的特征。
但当我们拿这一套特征去判断男性是否抑郁,往往又有所偏差,因为男性未必符合女性的症状标准。
不同于常见的抑郁表现“低落、无价值感、自责”等等,男性抑郁患者大多会表现出抱怨疲劳、易怒、睡眠问题,对工作失去兴趣、冲动行为等症状,还可能会有暴力行为。
抑郁的男性,比起寻求他人帮助,更容易优先选择“自我治疗”,比如通过一些上瘾行为、危险行为:烟瘾、酗酒、过度游戏、赌博等等。
如果发现自己有抑郁症的部分症状,请试着勇敢求助,不要羞于承认。它不会定义你,也不会对你的形象有任何损伤。
抑郁症也分很多种
根据症状表现、复杂的病因,抑郁症可以分为3种,不同症状,应对方法也不会完全相同。
重性抑郁障碍
这是一种急性发作的严重抑郁症,来势最凶。可能有特殊原因,也可能没有原因,有时,一些人会陷入巨大的低落情绪中,难以自拔。
一方面感到非常痛苦,另一方面,也可能埋怨自己,为什么心理素质这么差,甚至开始讨厌这样软弱不堪的自己。
持续性抑郁障碍
持续性抑郁障碍往往是静悄悄潜伏发作,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以上。
“重性抑郁”让人很明确地感到难过,但在“持续性抑郁障碍”中,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什么,只是感到麻木,觉得生活没什么乐趣。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此类抑郁多发自儿童和青少年。
孩子的抑郁表现常常与成年人不同,Ta们会更容易表现出愤怒,而且频繁,就像活火山随时可能爆发。
有研究发现,处于轻度抑郁状态下的人们,会比其他人拥有更准确的自我认知,更容易看到真实的世界,能够以相对客观的视角看待事物。
但是,过于认清现实,可能反而会令人失去一些自我安慰的能力,在面对创伤时,可能更难自我修复,遇到困难也难以重新振作。
其实,患上抑郁症并不可怕,抑郁症就像患上心理感冒一样,可怕的只是大家对抑郁症有各种误解从而延误治疗。
因此,请不要担心,专业的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咨询师会一直陪着你共同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