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睡眠匮乏”全指南丨致很难入睡的你

文守玉医生 发布于2020-08-31 13:03 阅读量7062

本文由文守玉原创

  前几天,我收到一条留言,称自己:“最近总觉得睡不够。晚上翻来覆去很久才能入睡,结果早上起来困得不想起床。”

  事实上,像这位朋友所描述的“感觉睡不够”的现象已不是个例。

  在当下有7%-19%的成年人都在抱怨自己每天都难以获得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为什么人们会感到睡不够?睡眠不足又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影响?

  你是不是睡眠匮乏?

  研究者将“无法获得足够的睡眠”称为“睡眠匮乏”。

  人们对睡眠的时长需求并不相同,例如老年人一般需要的睡眠时长较短,而年轻人则需要更长的睡眠,才能在醒来时感到神清气爽。

  到底睡多少才是够好的睡眠呢?美国国家睡眠基金给出了一组数字,称够好的睡眠需要满足这些条件:

  躺上床后,能在30分钟以内入睡;

  夜晚的睡眠时为7-9小时(适用于18-65岁的人);

  夜晚醒来不超过1次,如果醒来,能在20分钟以内入睡。

  如果平时不太关注自己具体的睡眠时长和醒来次数,要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可能睡眠匮乏呢?

  我们罗列了一些睡眠匮乏者会有的几点表现,你可以将自己的情况与之比照,看看自己是否出现过以下征兆:

  白天总是很困。有时发现自己坐着或者开车时不受控制地打了个小盹

  工作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一旦意识到手头的工作需要专注,就会感到疲乏和头疼

  感到学习能力与记忆力下降。觉得很难记住新东西、学会新事物。一个新的信息反复看好几次,但很快又会忘记

  总是感到很饿。一早起来就饥肠辘辘。

  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以上的描述,那你就很有可能正遭受着睡眠匮乏所带来的困扰。

  为什么我们没法获得充足的睡眠?

  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到一个人能不能拥有充足、良好的睡眠。除此之外,生活作息也与我们的睡眠息息相关。

  内向的人更难以入睡

  比起外向人群,内向者更难以快速地睡着。

  这可能是因为外向者们倾向于在公众场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释放自己的情绪,忧虑已经在室外解决,回到卧室后,他们可以带着更少的心理负担入睡。

  相比之下,内向的人更习惯在独处状态下思考问题。

  当夜晚他们独自躺上床时,会有意识地思考问题,也更难以入睡,因为入睡需要人们能放开对思维的掌控。

  总在闹钟响起后“多睡一会”

  打开你的手机,看看你明早设置的闹铃是否有两个以上?

  很多人都会设置多个闹铃,然后在最后一个闹铃响起时才选择起床。

  然而,“多睡一会”并不能帮你补足不够的睡眠,相反,总是“多睡一会”会打乱你的睡眠规律,影响你入睡和醒来的时间。

  这是因为,我们并不是在闹钟响起时一下子就从深眠转变为清醒。

  在闹钟响起之前,身体就需要一段时间做好准备,让你的机能逐步苏醒,直至在闹钟响起的时间能彻底做好准备。

  而一旦你按下闹铃,选择继续去睡,身体就会感到“虚惊一场,我不需要这么早就准备好苏醒”,又转换为睡眠模式。

  而当闹钟再一次响起时,身体还来不及从睡眠中调整过来,反而会让人感到昏昏沉沉,这种昏沉感可以持续2~4小时。

  该如何拥有充足的睡眠?

  如何改善睡眠不足的情况呢?只做一两个改变可能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持续而系统地做有利于睡眠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固定、时间精准的睡眠生物钟很重要。这要求人们按照比较固定的时间入睡和起床。

  如果前一天你觉得没睡够,不要尝试在白天睡觉来补足睡眠,这样会扰乱生物钟,正确的做法是比前一天稍早一点时间入睡。

  同时,如果你因为工作的事突然要熬夜,那么不管你在那一晚可以睡多久,你都要按照平常的时间起床。

  即使是周末,也不要养成赖床的习惯,而是尽可能按照工作日的作息入睡与起床。

  除了固定时间睡眠外,人们也要养成运动的习惯。研究发现,适当运动能提升睡眠质量。

  而且,比起实际运动量,我们对运动量的感知更多地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

  所以,你不用过度追求做大量的运动,只要做自己感到足量的运动,就能让自己睡得更好。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