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会我们的第一件事:做好人生规划

文守玉医生 发布于2020-08-20 13:26 阅读量6813

本文由文守玉原创

最近春暖花开,本以为疫情好转之后,日子就会好过,没想到人生还是这么艰难。 有的人年前离职,正承受着空前的求职压力;有的人到现在也没等来开工,反倒丢了工作;有的人依旧在应付繁琐的任务、难缠的客户。 

回头看的时候,觉得真想给人生重新做好规划。

可现实中还是很难,未来瞬息万变——就像谁能预测到一场疫情会影响到全世界呢?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越来越少的年轻人会做人生规划了。问了问身边几个朋友,大家都说,哪有什么规划可言,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未来不会按照规划发展,那我们为何还要做人生规划呢?不如让我们先通过一个最新研究,来看看到底有没有必要做人生规划。 

研究者让一组大学生花4~6个小时设置未来一学年内三阶段的目标计划,目标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另一组则不用设定目标。

结果发现:设置目标组的成绩比没有目标组的成绩高22%。

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者给出了解释:当我们去规划人生的时候,我们能够因此意识到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有哪些。真正起作用的,其实是做人生规划的过程,而不是你选择的目标本身。

比如,你正在制定一个健身计划,过程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控制自己额外社交、工作的时间。所以,我们或许真的不需要“人生规划”这个结果,但却非常需要规划人生的过程。 

不过在当代社会,愿意花费精力,抽出时间做人生规划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少了。

过去的社会是固态的,老板和员工相互依赖和保障。比如我们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内辈中,很多人一生都只在同一家企业里工作到退休。 而现代社会已转为液态,科技发展让我们每时每刻都受到不同信息的影响,分分钟都有改弦易辙的可能。 

于是,人们变得越来越灵活弹性,像液体一样不稳定地、随时准备适应环境变化。

这就是社会学家提出的——

而“人生规划”听上去似乎意味着长远、固定的样子,仿佛不符合液态现代性的要求。这一刻做出的人生规划,下一秒可能又跟不上社会的节奏了。 因此便有很多人干脆放弃做人生规划,而选择随波逐流。当然,大家不做人生规划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会做。

接下来,让我们手把手地向你示范科学制定人生规划的方法。

01.

需求:你想要什么?

第一步其实就很难,你需要先梳理好自己的需求。

但事实上,大部分人可能连自己想要什么也不清楚……

不过没关系,人类有五大不分先后等级的需求——

生存、爱与归属、权力、自由、乐趣

你可以根据以上的几点,思考出自己所需要的或想要达成的关键词。

至此,你大概就已经能够了解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了。

02.

方向:你需要做些什么?

在第二步中,你需要梳理自己当前的所作所为,会将你带往何处。

这些问题不仅限于你的工作或学习,还应该包括你生活中的其他方方面面。

比如,假如你暗恋一个人,你有在做什么能让你们建立联系的事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环节不要去评价事情的好坏,也不讨论你的态度和感觉,仅仅着眼于你当下的行为。

03.

评估:当下的行为能帮助你达成目标吗?

经过前两步的梳理,你已经可以展开评估:

你现在的所作所为,有希望在当下或者未来满足你的需求吗? 

相应的帮助你自我评估的问题有:

你现在所做的正是你想做的吗?

你的行为对你的需求有帮助吗?

你现在正做的事情,对你是有利还是有弊?

照着这个清单问自己,你可能会发现:

此时你可以再重新检视自己——如果你保持现状,会让你更靠近你想要的,还是越来越远?

04.

计划:该做些什么来完成目标?

最后一步,你可能已经决定改变,想要去探索很多可能性。

一个良好的计划能够给予你一个好的开始和生活的立足点。

但是,这份计划必须是可以在生活中实践的,而且可以随时做调整和修改,更贴近你的状态。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