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在线上咨询时,还是在科室内,我们常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有刚刚失恋的大学生找来,
说对方提出了分手,一想到可能会永远失去Ta,便觉得日夜煎熬,问我们能不能帮他挽回女友...
还有一些失眠的人找来,
说自己怎么都睡不着,只要躺在床上就焦虑,整天精神不振,问我们能不能给他开点药,让他睡着...
首先,我们特别能够理解来访者在遭受这些心理困扰时的身心痛苦。
但是,大家似乎普遍对心理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
或许很多人都以为,我来了,说出了自己的困扰,而咨询师就能给我解决办法,双方都很满意,问题就解决了。
但其实......
事实上,你第一次来寻求心理帮助的结果,可能跟你所设想的不太一样,我们没办法立刻帮助你解决问题。
我们不会告诉你想挽回女友,搞定老公有多少种方法,甚至也不会直接给你开具安眠药。
因为这些方法和药物或许仅限于当下,而我们所期望的是帮助你改善“根源”问题。
因此,在没有明确你的心理问题类型、背后的成因以及严重程度之前,我们是不会给出任何听起来很好、很实用,但实际上并不适合你的方案和“承诺”的。
那么,我们会首先做什么呢?
当患者来院后,我们会首先对其进行心理评估。
心理评估,是指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作出鉴定。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通过心理评估,可以帮助你明确自己目前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以及到了哪种程度。
因此,想要解决当前感到困扰的心理问题,就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问题是什么,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
这就好比,你去健身房,跟教练说你想减肥塑形。
那么,教练就需要先观察你的体型,哪里肥,哪里的形不好,才能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帮助你。
所以,当患者来院后,我们同样要先确认其心理问题是什么——
是亲子、人际、情感等心理困扰,还是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目前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只有预先了解清楚后,才能为你想办法去解决。
而这个“明确问题”的过程,就被称为“心理评估”。
“心病还须心药医”,当我们知道自己哪里受了伤之后,还要找出受伤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在我们科室,心理评估环节是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综合诊断模式。
我们认为,任何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都是生物、心理、社会三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会通三大因素去分析你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表象症状背后的遗传、人格特质、原生家庭、生活事件等因素。
比如,
举例来讲:
我们会关注那些令你体验到痛苦的情绪是什么?
令你感到情绪痛苦的诱发事件是什么?
这样的情绪状态持续了多长时间?
......
举例来讲:
我们会与你详谈诸如作为父母,你是如何管理或表达自己的情绪的?在亲密关系中,你和伴侣是采取怎样的方式解决矛盾的等等。
在明确问题、分析原因的同时,我们还会分别针对这五个维度,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轻、中、重)。
因为问题的严重程度会决定你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程和预后等问题。
不同维度的症状、病因和严重程度,对应着不同的治疗周期(中程、短程、长程),以及不同的治疗方式:
当我们将上述问题都整理清楚,便会将治疗周期及治疗方式综合匹配,然后为你出具一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我们会与你共同确定不同周期的治疗目标,比如:
你最想解决的,和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能不能解决,多久能解决;
你期望的治疗效果是怎样的等等。
也就是说,通过心理评估,你不仅可以获得一份心理问题的综合评估报告,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原因及程度。
同时,你还可以得到一份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而这些才是我们解决心理困扰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