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网抑云阴乐#频上热搜,顺带着将“抑郁症”这个名词又搬回了我们的视野。
为什么“网抑云阴乐家”会如此备受网友们的嘲讽?
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他们想要戴上抑郁症的“光环”,却丝毫没有体会过抑郁症患者们的痛苦与困扰。
今天,我们想再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什么是长期的抑郁情绪。
每一个长期抑郁的人,体验到抑郁情绪的方式往往都是不一样的。
长期与抑郁情绪为伴的人,可能符合周期性抑郁症、或持续性抑郁障碍的诊断,也有可能什么诊断都不符合,只是人格特质上难以感到高兴。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倘若反复出现抑郁情绪,都会给人们带来一些特定的影响。
01.长期与抑郁相处是什么感觉?
很多长期抑郁的人表示,一种最主要的感受是觉得空虚,感受不到任何情绪。
甚至时间久,他们会想不起自己本来对一些事物应该有怎样的反应和感觉。
生活好似梦游,虽然足够清醒到可以与人交谈,但同时感觉生活并不真实,就像在做梦一样毫无意义。
他们活得好像自己生活的“局外人”。
但是,这并不代表长期抑郁的人不会感受到快乐。
在某些瞬间或一段时间里,他们会突然感觉一切又“真实”了起来,好像回到了没有抑郁的时候。
可短暂的快乐会消失,他们又会重新低落。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包括:
心境低落
对身边的事物和活动失去兴趣和愉悦感
活动明显减少
几乎每天都感到疲劳或精力不足
失眠或睡眠过多
很难集中注意力
自责、内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可能会有自杀倾向
......
具备其中一定数量的症状就可以被诊断为抑郁症。
02.“微笑抑郁”:
看不见的伤痕更深更疼
有些时候,患有抑郁症的人们并不是看起来就很悲观、低落以及负能量。
他们会用“幽默”、“快乐”的面具来掩盖自己,这种现象在一些流行心理学传播中,被称为“微笑抑郁”。
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微笑抑郁”的患者并不是每天缩在床上,丧失与人交往的能力,而是拥有比较好的社会功能,甚至令人误以为社交能力比普通人更好。
因此,很多家人、朋友在他们出现异常行为或者自杀时,都感受到震惊或难以相信。
“微笑抑郁”的风险在于,他们的抑郁不但很难被身边的人所感知,有时就连自己也难以发觉。
当他们感知到那些“不对的”情绪时,他们只是把自己的情绪放到一边,不去处理,继续前行。
但和“阴乐家”们只有听歌时才抑郁所不同的是,“微笑抑郁”人群仍然会有一般抑郁者的焦虑与绝望,可能失眠,甚至有自杀倾向。
那么,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带上微笑的面具?
研究表明,幽默的人出现精神问题的几率可能更大。
2014年,英国科学家对523名喜剧演员、364名演员以及831位普通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与非喜剧演员和普通人相比,喜剧演员更容易体验快乐感觉的下降,更容易产生对人类的厌恶感,也更容易出现精神病征兆,或者精神分裂、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对于幽默的人来说,他们不仅容易受到抑郁情绪的影响,也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压力和情绪。
他们习惯了在别人面前展现幽默,但不愿意去承认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觉得那是一种“软弱”。
03.长期感到抑郁,该怎么办?
1. 药物/心理治疗
有些时候,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是必须的。
很多人会担心吃抗抑郁药会导致成瘾,因此抗拒用药。
但实际上,抗抑郁药并不会让人成瘾。
但每个人对于精神科药物的反应可能并不一样,你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尝试,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药物。
具体哪种情况下该采用药物治疗和/或心理治疗,可以参考下面的自查树状图:
2. 日常自助
除了向专业人士求助外,也有些日常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抑郁。
你可以记住自己感受良好的时刻。
即使接受了治疗,我们也会有感觉非常糟糕、甚至生不如死的时候。
但是,记住自己曾经感受良好的时刻,这样我们会知道抑郁带来的痛苦不会是永恒的,而自己有能力感到快乐。
你还要对抑郁有合理的期望。
和抑郁为伴可能会是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会经历一次甚至多次反复,所以我们要学着更好地与抑郁共存,到那时,也许你就会发现抑郁也并非那么可怕。
说了这么多,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至少希望你能了解一件事:抑郁确有其事。
它是一个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病症,并不是一种臆想,更不应当被“阴乐家”们用来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