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没有一个人能活着走出另一半的手机吗?丨在感情中,该如何兼顾坦诚与隐私?

文守玉医生 发布于2020-07-17 10:06 阅读量6829

本文由文守玉原创

自从前段时间“罗志祥”事件发生后,网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没有一个人能活着走出另一半的手机,如果能,那就证明Ta有两部手机。”

这样的言论一出,导致很多人都苦不堪言,毕竟给对方看会感觉自己的隐私被冒犯,不给对方看就要面对无止境的怀疑和争吵。

这样的困扰,在当下绝不罕见。

有时,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对坦诚的要求,可能会和另一方对隐私的需求产生冲突。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真的爱一个人,就一定要百分百的彻底坦诚吗?

01.坦诚,就是爱一个人的表现吗?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坦诚在亲密关系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进入亲密关系的初期,坦诚能够让彼此互相了解,也能够促进关系中的信任程度。

但问题是,坦诚并不代表着真诚。

一个人可以做到完全的坦诚,也有可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谈论这些事的需求,Ta也许并不在意自己的坦诚是否会伤害到对方的利益与感受。

比如:

当你在另一半的手机中发现Ta前任的联系方式并质问他时,Ta坦诚地表示,自己就是觉得没必要删,所以就留着了。

对方做到了完全的坦诚,但Ta却并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这就会导致他展现的诚实是残酷的、不体贴的,这会让你很难体验到亲密感。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一个人对伴侣的感受并不关心,而表现出过分的坦诚,这时我们只会感受到对方的不体贴、不亲密、甚至是冷酷无情。

02.在感情中为何需要坦诚?

尽管坦诚不一定是爱一个人的表现,但是有的人仍然需要伴侣坦诚来证明对自己的爱,与此同时,Ta们往往也很难接受伴侣以隐私为由拒绝坦诚。

比如,在看手机这回事上,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问,如果没什么,为什么不能看?

Ta们相信,如果伴侣极力阻止自己看手机,反应异常,那么就代表着“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有人怕自己的秘密被戳穿,而拿隐私作为借口,见多了这种行为,人们难免把隐私和秘密等同起来。

需要明确的是,隐私不等于秘密,秘密会损害关系中的信任,阻碍亲密,而隐私不会。

相反地,隐私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如果他人与我们的互动过度,我们就会感到被侵犯了边界,而互动太少,我们又会觉得孤独和疏远。

隐私就是在调节和他人的互动程度,以达到让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因此,隐私也不代表孤立、隔离或拒绝。

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需要隐私空间,但仍然想和伴侣保持亲密,这两种需要是并不冲突的。

03.隐私对于人们为何如此重要?

现代哲学家指出,隐私之所以重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隐私可以给人们提供认知、情绪和身体再生的机会,Ta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调节自己的情绪并释放压力,能感受到隐私赋予的“治愈价值”。

这样来说,允许亲密关系中的人体验到隐私状态,会让Ta们对关系感到安全。

而人们只有在感到安全的前提下,才会敢于在关系中和伴侣分享自己的感受,展现真实自我。

在缺乏隐私的亲密关系中,比起亲密感,人们更常感觉到负面的情感体验,例如不被信任、焦虑、紧张的窒息感。

如果一个人连短暂的独处时间都没有,比如另一半的夺命连环call,无时无刻不在查岗,Ta就难以在关系中感到舒适和满意,而Ta的伴侣获得的也只是虚假的亲密感。

04.在亲密关系中,

坦诚与隐私该如何兼顾?

答案是:我们要根据关系的亲密度来看待坦诚和隐私。

如果当前的关系不太亲密,我们建议:

先让渡自己的边界,尝试重新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后,再谈隐私。

关系亲密度的下降可能与缺乏信任有关,如果在这个时候,你还在坚持自己的隐私,不给对方看手机,会让你难以获得对方的信任,也达不到你想要的情感亲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所面临的选择并不是要拥有完全的隐私,而是我们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放弃自己的隐私,以换取信任和情感上的亲密。

比如,原来你不肯给对方看自己的手机,此时你主动让对方检查自己的社交账号,这并不意味着你失去了隐私,而是暂时选择放下部分的隐私,让对方考核关系中的信任。

在与对方建立起基本的信任之后,你可以再真诚具体地表达对隐私的需要。

如果你想让关系更亲密,我们建议:

更多地尊重彼此的隐私,关注真诚的态度而非坦诚的程度。

当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伴侣的真诚态度,而不是以自己对坦诚的期望去要求对方,伴侣也会感受到你的体贴和共情。

由此可见,真正重要的,是坦诚或隐私背后,那些为对方和双方共同利益所做出的考虑,以及能让你们的关系变得更亲密的考量。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