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感觉身心疲惫?也许是你没有掌握正确的休息方式

文守玉医生 发布于2020-07-12 09:36 阅读量7000

本文由文守玉原创

前段时间,身边总有同事在说:

“不知道为什么,每天好像也没做很多事情,但下班回到家总觉得很累。就连周末在家休息一天也很累。

现在醒来很少觉得自己‘焕然一新’,反而觉得全身紧张、沉重。”

相信同事的问题不只是个案,公众号的后台也有不少小伙伴倾诉“每天都觉得身体和神经很紧绷”。

有些人为了让自己不在紧张感中入睡,甚至求助于镇定类的药物。

为什么会这样呢?

精神病学家认为,之所以会持续紧张疲倦,是因为人们并没有学会放松。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为什么我们会那么累,以及如何正确地放松?

微信图片_20200712093032.jpg

01.为什么你总是处于紧绷状态?

现在,闭上眼仔细感受一下,你的身体部位是不是感到僵硬、紧张?

比如脖子和胸口发紧、头疼等等;

同时,你会感觉情绪很烦躁、紧张,或者即使手头没有事情要做,却还是随时提防新的问题出现?

如果符合上述的描述,说明你目前就正处在紧绷的状态下。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有这种紧绷感呢?

也许有人会说,现如今人们明明每天不会进行大量的运动,怎么还是会消耗过多的能量呢?

即使表面上没有大幅度运动,人体内依然存在许多张力,会持续不断地消耗能量。

在察觉不到的时候,我们的肌肉也不断地在使用能量。

人有两部分肌肉,随意肌和不随意肌肉。

随意肌指的是能随着我们意志运动的肌肉,比如你的手臂可以根据你的想法,去抬起箱子;

而后者则是不随意志控制的,比如你的心脏肌肉总是在跳动;情绪紧张时,消化系统肌肉的蠕动会降低等等。

人们容易意识到随意肌的变化,却难以觉察到不随意肌的运动,而后者则在持续地累积着张力。

所以,有时尽管你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一天下来也会觉得精疲力尽,因为你没有察觉到——

自己的情绪与面对的任务,一直在催促着体内的肌肉去耗能。

02.紧绷的坏处与放松的好处

长期紧绷除了会导致生理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之外,也会诱发心理疾病,例如焦虑症等等。

而且,长期紧绷会造成“紧绷的恶性循环”,使得你越来越容易紧张。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能量上限,一旦能量消耗过度就会紧绷,而长期紧绷的状态会损伤你的身体和精神,最终降低你了的能量上限。

能量上限降低后,你会比过去更容易感到紧绷,紧绷状态更容易持续。

而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并不是在经过长期紧绷后度假,人们需要做的是,当自己陷入紧绷状态时,就要及时地放松。

简单地说,所谓放松,就是“既不激动也没有不安的状态”。

放松状态下,你就会处于低紧张水平,没有愤怒、恐惧和焦虑造成的唤起;与此相反,人们往往有种平静的欣悦感。

研究焦虑的心理学家列出了具体的放松标志,如果你有类似的感受或者现象,就说明你可能正处于放松的状态:

心率减缓

呼吸减缓

血压降低

骨骼肌紧张减少

新陈代谢降低

分析性思考降低

在谈谈怎么真正地放松前,我先为大家澄清几个关于放松的误区。

错误的放松方式无法缓解你的紧绷状态,反而会加深你的紧绷感:

误区1:以为娱乐就等于放松

澄清:娱乐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但娱乐未必让你放松,它依然在消耗你的能量。

比如当你看电影或是刷社交网络时,你仍然在兴奋地等待抓取信息,或是不断地进行分析。

所以,有些人在娱乐结束后,反而会感到更加疲倦,甚至是头疼。

误区2:以为和他人聊天就等于放松

澄清:有些人累了后会去找他人聊聊天,想借此休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聊天都能让你放松。

特别对于社交焦虑者来说,与人交流意味着要承担社交可能带来的风险,他们容易在聊天过程中怀疑自己是不是说错话、有没有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于是,也就会因此感到更加疲倦。

既然娱乐和聊天都未必能让人放松,人们又该怎么办呢?

接下来,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该如何真正地获得放松。

03.怎样在紧绷的生活中获得真正放松?

前文中有提到,长时间紧绷后给自己放长假,也很难恢复紧绷带来的损伤。

所以,如果想避免长期紧绷带来的伤害,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在紧绷早期就开始放松。

1. 放松的核心是日常良好的能量管理

像管理预算一样管理自己的能量,注意“节流”,避免能量的过度使用。

我们可以规划自己的放松,时间比如列一个“活动-能量”单,写下对我们而言,哪些活动会消耗大量能量,而那些活动耗能较少。

选择那些能给你带来快乐,且耗能较少的活动,可以是看小说、听音乐等等。

在做日常工作规划时,也要将这些小能量活动放到日程计划里。

2. 工作间隙的小睡

研究建议人们可以在工作期间进行15~30分钟的小睡,可以有效地提升记忆力,并且能清空大脑、为之后接触新的信息作准备。

但小睡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超过30分钟,负责决策的脑区活动会开始减弱,等醒来后,人们反而需要更多的时间恢复到应有的兴奋水平。

3. 社交放松

先前提到,不是所有的社交都能让人放松。你需要选择你社交的对象。

建议放松时,找自己最信任、熟悉的朋友们,和他们聚在一起。

有时你们不必一直聊天,即使呆在一个空间里也会有放松和安抚的效果。如果你们想要聊天,注意不要谈论工作等会让你紧张的内容。

通过今天的文章,我们想和大家强调:

要想获得质量良好的放松,需要在平时就认真地做好能量管理。

越是因为疲倦而懈怠,越有可能导致紧绷的持续。而当放松成为你的日常惯例后,你就不用费神去规划放松。

希望看完今天的文章后,大家能及时地用这些小技巧,避免过度紧绷。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