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谈论偏头痛这个病症时,总会说到头痛,的确,头痛是偏头痛中最具致残性的一部分。
但偏头痛不仅仅只是头痛而已,它还包括一系列按顺序发生的症状。
典型偏头痛一般分为四个时期:
1.前驱期
2.先兆期
3.头痛期
4.恢复期
前驱期就是最早出现症状的时期,在头痛或先兆期之前的数小时就有可能出现一系列前驱症状。
先兆期,只出现在先兆偏头痛,而且绝大多数是视觉先兆,像眼前闪光、黑影等,先兆往往与头痛同时出现,或在先兆出现的60分钟内出现头痛。
头痛期,一般会持续4到72个小时。
恢复期,则是从头痛缓解到恢复正常,最长可持续48小时。
有过偏头痛经历的患者大多知道,一旦头痛开始发作,很多时候都要经历一个炼狱般的过程,甚至服药也不能缓解。
那么,如果我们认识并了解前驱症状,是不是就能够提前预测头痛,并把头痛扼杀在摇篮里呢?
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实,通过识别前驱症状,预测头痛发作,然后将急性止痛药提前服用,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那么,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偏头痛在前驱期的几组常见症状:
1.认知能力下降
“医生,我头痛前,有一段时间总是感觉自己迷迷糊糊的。”
这是因为,你的大脑暂时性的发生了改变。
根据功能核磁研究表明,在偏头痛前驱期,认知能力密切相关的大脑结构——
额叶异常激活,从而导致相应认知能力下降,如注意力不集中、阅读困难、记忆力减退、意识模糊等等。
偏头痛的致残性不仅仅只是头痛,认知能力的下降同样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学习与工作。
想想如果一个高三的孩子,高考前的冲刺期临时碰上偏头痛发作,那是多么的可悲?
2.内环境和激素改变
“我一吃巧克力,就特别容易头痛。”
内环境就是人体细胞所处的环境,也叫细胞外液。
下丘脑是人体的生物钟,控制睡眠、体温和许多内分泌激素的节律,控制内环境稳定,目前认为下丘脑是偏头痛启动的关键。
在前驱期,下丘脑异常激活,影响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出现相应症状。
频繁打哈欠与多巴胺相关
多尿、口渴与抗利尿激素相关
食欲旺盛想吃甜食,则与神经肽Y 、食欲素相关
多种因素综合起来,使人觉得疲惫,而疲惫也是前驱期最为常见的症状。
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发现,偏头痛诱因与前驱症状有些难区分吧?
但事实上,不是因为你吃了巧克力导致了头痛发作,而是偏头痛发作造成了你想吃巧克力。
3.感觉过敏
“手机亮度已经调到最低了,但还是觉得看得不舒服。”
怕光、怕吵、怕刺激性气味,只想躲在黑暗的环境里想静静。
这是偏头痛非常具特征性的症状,它也可以在头痛前出现,并贯穿偏头痛的四个时期。
4.情绪改变
“医生,我隔一阵就特别暴躁,容易和人吵架,一吵架就头疼。”
殊不知,抑郁、亢奋和易怒等情绪改变都是偏头痛前驱症状,功能核磁显示前驱期大脑情绪控制结构如前扣带回皮层等异常激活,提示情绪改变同样存在相应的病理生理基础。
关于早期用药:理论上讲,越早用药越好。
识别出自己的前驱症状,可以将头痛发作的警报提前2天拉响,前驱期给了患者充足的时间应对。
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偏头痛患者,甚至不少医生对于偏头痛的前驱症状都认识不足,且不够重视。
目前一些小型的临床试验,已证明将那拉曲坦、多潘立酮等药物,提早到前驱期服用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当前无论是偏头痛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均未达理想状态,而前驱症状的识别给了我们新的治疗途径——
早发现,早治疗,早恢复,甚至不发作。
作为患者,在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应该主动记录头痛日记,做一个细心之人,记录包括头痛和非头痛症状、药物服用情况,甚至锻炼、饮食等生活细节。
详细的头痛日记,有利于识别诱因或前驱症状,评估疗效,对个人乃至整个偏头痛患者群体都会是极大的帮助。
偏头痛的诊疗进步,需要我们医患之间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