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这段时间,一名33岁的大学生在家啃老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
范成金大学毕业至今,已经过去十年了。
在此期间,不少同班的同学都从职场的小白晋升到了管理层,但范成金却天天待在家里,这让她年迈的父母也非常着急。
当记者去采访时,遇见了正在和母亲争论不休的范成金,双方的情绪都很激动。
范成金指责母亲:“从小到大,无论我做什么,你都在打击我,总说我要能成事,你就给我跪下,要么就是你要能成事,狗都能成事。”
老母亲面对范成金的指责,并没有出口否认,言语间也没有一丝懊悔,只是反复地说:“不要总翻旧账,你不出去上班,好意思吗?”
抛开谁对谁错不谈,可以肯定的是——
在这样长期的打击和否定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都会慢慢失去信心,也不想做任何努力,因为Ta明白,不论做什么,在家人的眼里都是一事无成的。
01.善于精神施虐,却不自知
说起虐待,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身体上的虐待,而忽视了另一种更为隐蔽的虐待——心理虐待.
在心理学中,心理虐待是指施虐一方使用长期的精神暴力、言语暴力、情绪暴力,通过羞辱、无视、孤立、贬低、咒骂、威胁等方式,对受虐一方的精神和心灵造成严重伤害的一种行为。
在知乎上,就有不少网友谈起自己童年时候的痛苦记忆,而这些记忆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他们的家庭。
经常被自己妈妈打击,长得这么丑,一点都不遗传她;
是否无论考试考的多好,进步了多少,爸爸从不夸奖,反而说你有什么好骄傲的;
父母总是用“你真没用” “你这样的做什么都做不好”等类似话语来否定我的努力;
......
这样的语言,每一句都像扎在孩子心里的刺,看起来皮肉无恙,却会在某个阴雨天隐隐作痛。
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也时常不会知道自己有错。
作为父母,可能并没有真正地意识到这些言语上的打击和中伤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多严重的阴影。
然而那些心理虐待带来的伤害,虽然不像拳打脚踢那样留下身体上的伤疤,但也足以令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伤痕累累。
02.爱,不能成为
对孩子精神虐待的理由
在去年热播的连续剧《小欢喜》里,母亲宋倩为了陪女儿参加高考,不惜辞去了重点高中的职位,360°全方位盯着女儿备考。
疯狂的宋倩强迫英子在高考誓师大会的心愿气球写下“考上清华北大”;禁止女儿吃一切她认为是垃圾食品的食物,每天各种营养餐,养生药膳。
这种全方位的母爱,只会让英子感到崩溃。
最后连报考哪一所大学,都只能是由妈妈决定。
这让人窒息的管控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英子最终患上了抑郁症。
“我不是非要去上什么南大,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面对撕心裂肺的母女,大家看着是不是特别揪心,妈妈为女儿付出一切,却换来了这样的结局。
换成任何一个乖巧的孩子,都不可能在这样的压力下安然无恙。
有人说,受够了父母的所谓“为我好”,夜深人静时经常崩溃。
而长期被父母的“为你好”的精神虐待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和性格方面的负面改变。
心理学的暗示效应告诉我们:
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思。
孩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他们会习惯性的自我批判和否定,即便长大成人后,这种批判态度还会保留在心里,久久难以解脱。
03.施暴者需要收手
受虐者需要救赎
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磨灭的伤害。
如果你也曾是心理虐待的受虐者,请先认清自己,别把这样的伤害再带到下一代。
那么,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成为心理虐待中施暴的一方呢?
自恋型人格障碍者
他们容易过高地评价自己的才智、品德、外貌、成就、理想。
但同时,他们又具有敏感脆弱、低自尊、缺乏共情能力等特征。他们渴求别人持续的关注和赞美,因此,一旦别人比他优秀或批评他,他便会感到被羞辱和伤害。
因此,这种人很喜欢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
控制欲极强的人
他们需要掌握亲密关系中的一切信息,非常善于发现对方的缺点,通过道德谴责来降低对方的自尊,让对方臣服于他的权威,通过限制社交、经济控制让对方与世隔绝,只能以他为生活中心。
具有辩论倾向的人
他们非常擅长质疑别人,擅长从每一句话中寻找瑕疵来挑刺,但他们抬杠的最终目的并非为了解决问题或达成共识,而仅仅是为了头脑和口舌的交锋,以及享受赢得争吵带来的快感。
这几种人往往拥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如情绪极端、易激惹、控制能力差、缺乏共情能力、高度自我中心、极端利己主义、难以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等。
别让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继续影响着你的生活。
如果曾经或者现在还有人对你进行这以下类型的控制,那么请你认清自己的处境。
1.限制社交
贬低你的朋友,干涉你和朋友的交往;
怀疑你的生活作风,对你进行严密监控、道德指责;
不仅限制你与异性的交往,还限制你和同性朋友的交往;
甚至,他连你和家人的来往都要限制,让你和家人断绝关系等。
2.经济控制
如果对方经济状况好,可能会要求你放弃工作,甚至会阻挠你的职业发展,要你脱离社会;
如果对方经济状况不如你,则可能要求你把赚到的钱都交给他“保管”。
3.限制行动自由
你去过哪里、将要去哪里、去干什么、和谁去、去多长时间,都要向他报告;
行动的所有细节都要向他反复澄清、核实、比对,证明你没有脱离他的掌控;
时刻查手机、查通话记录,甚至没收手机、电脑,不让你出门等等。
认识到自己正在遭受暴力对待,是我们走出阴影的第一步。
一个人要想修复被破坏和受过伤害的精神世界,除了乐观、积极之外,还需要一个整体的治疗体系来帮助自己有步骤、有方法地走出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