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有一个名为“大爱无疆剧毒家教”的极端矫正机构被媒体曝光了。
我查了下这个机构的官网,差点气出了脑梗:真的,都2020年了,居然还有人在用毒打来“治疗”精神疾病。
不,准确地说:这个机构甚至不承认精神疾病的存在,不承认服药的合理性。
他们还向送来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承诺:
“无数被专家确诊为各类精神疾病的孩子,都可以在居裕然先生(大爱无疆创办者)这里,迅即断掉药物,找回自我,生命绽放”。
我们都知道,给精神病人断药是什么后果。
一个严重抑郁的孩子对他的处境感到绝望,甚至想用“死亡”来交换外界的关注:
他说,“死我一个,后面会少很多无辜的受害者”。
01.“他们没病,只是不服管教”
机构里的孩子大多年纪很轻(95后),上学时因被诊断为抑郁症而无法继续学业。
短期内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咨询都不见效,于是被绝望的父母送进了“大爱无疆”。
孩子们普遍内向。
他们进入机构组织的“游学营”后,被强制断药,并且不被允许看心理医生。
对方的矫正逻辑是:“他们没病,只是不服管教。是家庭教育方式有问题”。
那么,家庭问题怎么解决?
机构也在官网上解释得很清楚:通过“扒皮”和“喝汤”。
扒皮,即父母公开互诉这个家庭中有什么问题。
然后由工作人员主持“公道”,判断是哪里出了错。
喝汤,就是暴力“戒尺、棍棒惩戒”,鼓励打孩子。
家长的打不是打,是教育手段,冲突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
可是这样做,真的有用么?
在官宣的案例中,有“奇效”。
被送进去的孩子们,大多透露出一种“神奇却不知所以然”的转变: “他们成功了、正常了、变乖变孝顺”。
家长们不再犹豫:似乎只要信了这家机构,交了钱,人生就能釜底抽薪。
但事实呢?
2019年11月,一位名叫“开嘉”(化名)的未成年女孩被父母带到“游学营”,强制断药。
开嘉中途抑郁发作,想要跳车自杀。
然而,机构工作人员的做法,竟是“劝她去死”。
微博上说,居裕然此人是“杨永信2.0”。
一切与有关精神疾病的症状,在这里得不到承认。
机构里一位抑郁症的男孩抗议:不吃药,他会有严重的睡眠问题。
居裕然答:“睁着眼睡,就能治好失眠”。
男孩的家人甚至对此深信不疑。
02.被“矫正”后,他们真的变好了吗?
廖一帆今年23岁,2012年被诊断为抑郁症。
2019年夏天,游学营地点定在呼伦贝尔草原。
那年暑假,她被父母以“旅游”为名骗进这里。
父母相信,一个曾经成功让100多个孩子断药的机构,可以让女儿变“好”、复学、愿意出门,并不再闹脾气。
当廖一帆试图逃跑时,三五大汉把她按倒在地,一顿毒打后高声质问“服不服”时,她忍不住连声说“服气服气”。
她明白了,只有变“乖”,才可以早日离开这里。
同样试图逃跑的,还有98年生的湖北人李小杉。
她在高中时得了抑郁症,情绪时好时坏,难以维持学业。父母便令她一起参加游学营。
看到有人被打后,李小杉决定逃走。
当晚,整个游学营前往海拉尔市郊的一家偏僻度假村。她便提了行李,第二天一早就让前台叫了出租车。
但是,当她在机场报警,却被要求通知监护人。
于是家人和大爱无疆的工作人员便赶了过来。
回去之后,居裕然和父亲一人打了她十五下。
在棍棒管教下屈服的李小杉,又换上了统一的服装,并被要求在言行举止方面符合组织所制定的规范。
“他们要你在其中显得亢奋、活跃、与大家关系非常融洽、融入。如果表现出了‘不融入’,他们就会对你批判和毒打。”
所谓“融入”,就是跟家长进行“特定程式”的互动。
李小杉很快摸清了这一套程式的表现方法:比如称赞比你大的人,要情绪高涨地大方展现自己的才艺,对父母要恭敬感恩,主动敬酒等等。
“后来居裕然说我整个游学营期间,表现特别好,要我站起来,让大家看看我。我觉得特别难受,像一个物品被人观赏“,李小杉说。
03.对待抑郁症患者,
到底应该怎么办?
“他们身在其中,能撑住不崩溃已经很好了”,阿元说。
他的朋友曾被送进游学营,目前需要瞒着父母偷偷去医院,也自己偷偷在吃药。
我发现,在这些受害者的回忆中,时不时会出现有关“失眠、手抖、头痛欲裂”的描述——
它们都可能与突然停药后的“戒断反应”有关。
对一些确诊抑郁的患者来说,“停药”本身就可能是致命的剥夺。
“戒断反应”虽然不是所有服药患者都会有对于部分人来说,它可能在1-2天导致:
焦虑、失眠或梦醒、头痛、头晕、疲劳、易怒、流感样症状、电击感、抑郁症状复发等。
许多经历过抗抑郁药戒断的人,都感觉自己得了流感、胃病,或是出现了更多有关自杀的想法。
我们想强调的是,停药与否,一定是需要跟主治医生商量的事情。
医生可能会逐渐减少剂量,或是使用其他抗抑郁药作为过渡来帮助你的身体逐渐适应。
话说回来,这些以“控制、毒打、羞辱、断药折磨”为手段的“抑郁症矫正”机构之所以能存在,也许只是顺了家长心底残存的希望:我的孩子是个“正常”人,没病。
人们对抑郁症的误解和病耻感,依然是当下重要的问题和矛盾。
对抑郁症患者,请一定记住:
最重要的是专业人士的指导。
最重要的是专业人士的指导。
最重要的是专业人士的指导。
求助渠道:
1.精神科:精神科医生能够对于抑郁症患者进行诊断、开药。一些药物通常需要1个月左右才会发生可见的作用,请一定遵医嘱,并请按时复诊和调药。
2.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进行谈话咨询。提供一段抱持的人际关系,来帮助来访者有更多情绪体验和表达,给出思考的空间,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需要留心的是,“抑郁症状”常常伴随其他的生理/心理疾病、人格障碍或者状态出现。
请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才能“对症下药”。
后来我们得知,剧毒家教事件被曝光后,游学营的活动才终于得到“暂停”和被警方调查。
但是,极端的矫正教育并非仅此一家,被曝光的故事也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
不理解心理精神疾病的人们,还大有人在。
正视抑郁的道路,也许依然还远,但希望你可以和我们一起努力,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