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么一群人,总是报复性熬夜:
想睡的时候,脑子里杂念太多,辗转反侧也睡不着,隔天又睡不醒;表面上年轻有活力,背地里早就已经失眠了!
拥有一个好睡眠,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现在这个社会生活节奏非常快,生存压力也非常大,上到老人下到孩子,都可能会遇上睡眠问题。
偶尔失眠一次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倘若长期如此,就容易患上睡眠障碍,严重破坏人们的认知能力,导致记忆力和注意力明显衰退。
被睡眠障碍缠上了咋办?如何才能快速入睡?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讲一讲。
01.什么是睡眠障碍?
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调查,全球约有27%的人群患有睡眠障碍,中国为38.2%,但仅仅只有约20%的失眠者才去医院就诊。
此外,占比6成以上的90后觉得睡眠时间不足,6成以上青少年的睡眠时间低于8小时。
睡眠质量对健康的影响较睡眠时间更为重要,睡眠障碍通常分为两类:
睡眠量的不正常
嗜睡/昏睡,睡眠时间过低,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
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
梦游症、易惊醒、梦魇(做噩梦)、磨牙、肌肉或肢体不自主跳动等。
睡眠障碍通常指患者对于睡眠时间或质量的不满足,并影响到来白天的社会功能。
按临床表现分类:
睡眠潜入期长:入睡时间超过30 分钟;
睡眠维持困难:夜间觉醒或容易早醒,醒后难入睡等;
睡眠质量差:多噩梦,易惊醒;
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 小时;
日间残留效应:醒后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02.睡眠障碍的病因
大脑病变: 慢性中毒、内分泌疾病、脑动脉硬化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大脑弥散性病变,表现失眠、易醒、深睡期消失,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嗜睡及意识障碍。
躯体疾病: 部分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各种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咳嗽、尿频、恶心、腹胀、心悸等均可引起入眠困难和睡眠不深。
精神障碍: 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等神经症常伴有失眠症状。
约50%有睡眠障碍人群都是由于心理压过力大或内心有症结,容易出现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问题。
外界环境: 室内光线过强、周围过多噪音、倒时差、刚到陌生的地方等。
不良习惯: 睡眠时间不规律、白天睡眠过多、睡前饮浓茶或咖啡、进行强体力或脑力活动等。
03,如何克服睡眠障碍?
抗焦虑药: 可缩短入睡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已成为治疗失眠症的首选药物。
抗抑郁药: 对伴有抑郁症状者可酌情使用,可选用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
镇静安眠药: 强行按住嗨过头的大脑皮层,让它安静下来,人自然也就睡着了。
褪黑素: 能有效治疗昼夜节律紊乱,但其长期使用安全性仍不清楚。
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针对失眠障碍,采用最多的一种心理学疗法。
它主要是纠正患者对失眠后卧床的不良认知行为和睡眠改善后存在的不良认知,处理患者的求全责备心理,从而达到减轻焦虑、改善睡眠的目的。
鼓励患者在白天进行适量体力活动,限制患者白天打盹的次数和长度,尽量让患者在传统睡眠时间去睡眠,以逐渐地重新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
核心就是:建立睡觉和床的关联性,让你一看到床就想睡觉,具体怎么做呢?
只在有睡意的时候才上床,如果20分钟还没睡着,就离开床,等到有睡意再回床睡。
上床前,把手机、电视遥控器、食物都放得远远的,不要在床上做任何跟睡觉无关的事。
不管睡得怎么样,都在固定时间起床,白天最好也不补觉,坚持到晚上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