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亿国人睡不好觉,失眠或许和这类疾病有强关联

文守玉医生 发布于2020-06-09 13:39 阅读量7321

本文由文守玉原创

睡好觉这件“小事”,对现代人而言已经没有那么容易了。

白天,他们坐在公交、地铁里困得前仰后合,但到了晚上躺在床上却辗转难眠。

长期失眠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还会给身心的健康带来很大伤害。

一项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周刊的新研究发现,失眠与中风、心脏病或存在强关联,尤其是在年轻人和非高血压成年人当中。

今天,我们会为大家解读,人们的睡眠都去哪了,并告诉你一套应对失眠的好办法。

01.失眠与心脑血管疾病或存在强关联

最近,在一项对近50万中国居民的调查中发现:

失眠症状与10年内中风等心脑血管发病率升高有关,尤其是在年轻人和非高血压中年人群中。

微信图片_20200609133033.jpg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疾病登记处等数据库,共记录到13,0032例新发心脑血管疾病,包括40,348例缺血性心脏疾病和45,316例中风。

其中,同时受3种症状困扰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梗风险分别增加了18%、22%和10%。

失眠症状越多,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50岁以下人群以及研究开始时无高血压的人群中,失眠症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更为明显。

02.超2亿国人睡不好觉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2亿人群存在睡眠问题或患有睡眠障碍症。

失眠这件看似寻常的小事,在如今已成为了普遍存在的精神障碍。

据2013年睡眠指数数据报告,中国人均睡眠时间长度为8.8个小时;而2018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内人均睡眠时长变为了6.5个小时,短短6年时间就迅速缩减了2个多小时。

微信图片_20200609133246.jpg

与此同时,失眠也越来越有朝向低龄化趋势发展。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报告中显示,重度失眠患者中有超六人群成为90后。

03.我们的睡眠都去哪了?

从前,我们到点就困,一觉可以睡到天亮;如今,我们时常辗转反侧,甚至是彻夜难眠。

究竟是什么,“偷”走了我们的睡眠呢?

1.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

睡眠,其实是最容易受到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所影响的生理功能之一。

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就会很容易造成精神过度活跃,从而导致高级中枢神经的情绪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引发失眠的问题。

2.饮食因素

饮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营养或摄入过多辛辣、煎炸等高油高热量食物,也会影响到睡眠治疗。

3.不良的生活习惯

晚上人们的肠胃功能减弱,睡前2-3个小时内最好不要进食,夜宵、奶茶等食物会加重消化道负担以及影响入睡。

临睡前3小时内不要运动,运动会使大脑过度兴奋,错过理想的入睡时间,就容易导致睡眠效果不佳。

另外,睡前持续玩手机也会刺激大脑兴奋,以致放下手机后也不能马上入睡。

同时,光纤对睡眠的影响非常大,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显示屏所发出的“蓝光”会抑制通过睡眠所产生的人体黑激素含量,破坏体内昼夜节奏。

04.三件事助你找回睡眠

改善失眠症状,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节。

1.营造助眠的卧室环境

卧室温度适宜,控制在15℃~24℃。

睡前最好关掉所有的插座,避免一些细小的“光污染”。

卧室内最好别放“滴答滴答”的机械钟,当注意力集中到声音时,往往会增加烦躁感难以入眠。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睡前进行剧烈运动或是玩手机等会促使神经兴奋的行为;

同时,要注意饮食健康和规律,避免吃一些难以消化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3.松弛疗法

紧张、焦虑等情绪往往是诱发失眠的常见原因之一,松弛治疗普遍可以缓解上述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大家可以尝试一下“4个7秒钟”呼吸法:

第一个7秒钟吸气,同时去感受自己的身体,从脚趾到膝盖,再到胯部、腹部、双臂、头部,想象每一个部位都充满活力。

第二个7秒钟屏住呼吸,想象身体逐渐安静、放松。

第三个7秒钟呼气,想象身体在慢慢释放掉所有的负面情绪。

第四个7秒钟屏住呼吸,然后重复总共重复做7遍。

最后,如果你近期出现失眠、醒后疲乏、多梦、早醒等问题,希望能帮助你享受舒适睡眠。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