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手机真的会使人抑郁,有此类疾病的人群也要小心了!

文守玉医生 发布于2020-06-08 13:43 阅读量6931

本文由文守玉原创

对于我们的心理问题,很多找我咨询的来访者都会有一个最根本的需求,就是希望了解出现这些问题的「成因」

希望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希望找到致病的因素和抑郁心境之间的因果关系。

“不清楚自己心理问题的原因”,这样的状态本身就会给人们带来焦虑以及安全感的缺失。

同时也会令人们的改变和自救陷入僵局,因为你无从下手,也没有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努力才能够让自己好起来。

虽然你也许会知道一些几乎适合所有人的方法:

每周定期的运动;

坚持进行冥想训练;

多和朋友、家人谈心倾诉等等。

但是,如果最根本的原因没有确定下来,你就始终难以静下心来去面对问题,也很难持续的付诸有效的自救行动。

对于经历过童年创伤,或是在医院确诊了脑功能障碍的人群而言,他们明确的知道了抑郁的来源,于是就步入了治疗疾病的正式轨道。

而大多数的问题在于:

对于那些没经历过什么心理创伤,也没什么家庭阴影,生活一直不咸不淡,但就是抑郁的人群来说,他们就会对自身的这种抑郁状态感到非常不解。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生活中一切都还好,自己却还是会持续性的被抑郁的负面感受所包围。

微信图片_20200608133612.jpg

他们无法找到导致自身抑郁的因果关系,这种困惑的状态会导致他们始终难以真正接受自己的抑郁,因为他们会觉得这种抑郁完全是“不应该”存在的。

当你不能接受自己的某种情绪存在时,就意味你没有办法真正去“处理”这一情绪了。

所以,我今天想和大家讨论一种非常常见,但并不为多数人所了解的抑郁来源——由慢性疾病状态和成瘾行为所导致的抑郁。

多数慢性疾病的并发症就包含抑郁,据统计慢性疾病人群中罹患抑郁的人群可能高达三分之一。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

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往往长期被身体上的不适、疼痛等折磨,这一折磨就是长期且持续的。

长期持续的身体不适,自然就会引发出人们心理上的不适。

然后我们要理解“慢性疾病导致抑郁”其背后的根本原理,那么理解了这一原理之后,就会发现:

随着社会与技术的变革,人们生活作息的变更,饮食结构的不健康,手机等电子产品对身体的影响等等,导致我们现在的大部分人都容易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里。

譬如经常玩手机,就会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导致身体、血液、骨骼的僵化。各种娱乐设施,导致我们面对漫漫长夜的手段不再是早睡,而变成了追剧、刷微博,不规律的作息就会令我们的内分泌失调。

这些细节性的潜移默化的改变,会使得人们长期处于近似得了“慢性疾病”的亚健康状态中。

你要明白,如果每天早上醒来都感觉腰酸背痛,大脑运转不灵,工作了一会就感觉颈椎不舒服,这种日复一日的身体不适,它们就会成为抑郁的关键因素——

不仅仅是抑郁,身体的长期不适还会导致持续性焦虑,紧张,恐惧等一切负性情绪。

不在少数的抑郁症患者,基本上都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中。

而一个作息规律,饮食健康且精力充沛的人,大概率也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身体是精神的神殿,需要我们好好供奉。

微信图片_20200608133750.jpg

现如今,有手机,有电脑,有wifi,有5g.

这些非常轻易就能够让人上瘾,非常轻易就能够刺激人们大脑多巴胺分泌的东西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而“成瘾”的一个作用,是可以削弱我们将体验转化为感受的能力。

通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更廉价,更容易地为你提供规避掉身体不适的手段。

比如你因为长期作息不规律,每天早上醒来身体都很不舒服。

这时候你可以做做运动,深呼吸,瑜伽等等,来将这种不舒服给消除掉。

也可以选择拿起床头的手机,打开微博、B站,刷刷动态,看看视频将大脑的全部注意力马上吸走。

那些身体的不适依旧存在,但是成瘾的状态会将那些不适都屏蔽掉。

所以,亚健康状态导致了抑郁情绪的存在,手机这类工具导致了抑郁情绪的成因无法被彻底消除,于是长期且慢性抑郁状态也就持续存在了。

正如你一旦感到身体的不适,就会下意识地通过刷微博和淘宝、抽烟、打游戏等手段来处理这种不适感一样。

持续的时间长了,就会积重难返。

亚健康的状态,在当前是非常常见的,真正能做到老老实实早睡早起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亚健康”和“手机成瘾”是一对绝妙的组合,它们从原因到解决路径,都完美的掐断了我们保持心理健康和自律的能力。

因此,对于现在自我感觉到被抑郁症或抑郁情绪给困扰着的人群而言,我建议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手机或其他娱乐行为的成瘾行为。

如果有,那可能你其实并不是抑郁,而是你的身体在持续的向你喊着:我很痛。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