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陷入抑郁状态,会给我们留下“人格伤疤”!

文守玉医生 发布于2020-03-05 17:36 阅读量7061

本文由文守玉原创

歌坛明星贾斯汀比伯回归,顺便还发布了新的MV。

要知道,这位少年成名的超级流量歌手,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一亿的粉丝。

但在2019年他却离开这么多关注他的人选择休息,理由是——

要专注地治疗抑郁症。

事实上,贾斯汀比伯的抑郁症从2016年就已经出现了,从那时起,他就因为精神不济取消了和粉丝的见面以及巡演。

微信图片_20200305170746.jpg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们的抑郁情绪往往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借此机会,向大家科普一下“长期的抑郁情绪”。

而每一个长期抑郁的人,体验到抑郁情绪的方式都不一样:

长期与抑郁相伴的人,可能符合持续性抑郁障碍的诊断,也有可能只是人格特质上不太容易感到高兴。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如果我们长期感到反复出现的抑郁情绪,都会给人带来特定的影响。

长期和抑郁“打交道”是什么感觉?

觉得空虚,感受不到任何情绪。

“什么也没有,什么都感受不到。每天、一整日、什么感觉也没有”。

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就像是在梦游,他们足够清醒到可以与人交流,但却仍感觉生活并不真实。

他们活得好像自己生活的“局外人”。

但是,这并不代表长期抑郁的人不会感到快乐。

在某些瞬间、或者一段时间里,他们会突然感觉一切又“真实”了起来,好像回到了没有抑郁的时候。

但也有人会误以为当自己抑郁时不应该感到开心,于是当他们觉得心情很好时,反而会有一种愧疚感。

同时,抑郁往往会引起我们产生自杀的念头。

刚开始时,自杀的念头可能会吓到他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已对此习以为常,并且学会了在每次很想自杀的时候,试图给自己找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微信图片_20200305171056.gif

长期的抑郁,会给我们留下“人格伤疤

抑郁会改变一个人的人格吗?

一些资料中发现,抑郁发作会改变一个人的人格,并且这部分改变会导致以后抑郁更容易复发。

这种改变,被称作“人格伤疤”。

伤疤理论的提出是由于人们注意到,曾有过抑郁发作的人,在未来也很容易再次复发,就像因受过伤而留着伤疤的地方,下次也会更容易受伤一样。

当我们在抑郁的时候,生理和心理状态不佳、应对危险的能力有所下降,于是会自发采取更谨慎的态度来应对外部环境,也会对负面的刺激更加敏感,这些原本是为了更好地自保。

但事实上,这种变化反而使我们更容易感到抑郁。

以人际交往为例,抑郁症患者往往会过分地担忧社交时被拒绝带来的痛苦:

于是,他们便会自发地与他人隔离开。

而这种自我隔离带来的孤独感,反而会进一步加重抑郁。

微信图片_20200305171349.gif

不要用“微笑”来掩饰自己的感受

微笑往往代表着美好。

然而,对于那些微笑着的抑郁症患者来说,“微笑”的意义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当我们用微笑来隐藏低落的情绪时,它就变成了一种防御机制——

不再是一种表达自己内心喜悦的自然流露,而是逐渐变成了对内心悲伤的掩饰和证明。

一方面,微笑保护着我们免受他人的怀疑,帮助我们掩饰内心的悲伤和羞耻感。

而另一方面,每一次在我们想要假装“一切都好”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深处救会越发感受到与现实的脱离,感受到真正的自己无法被他人理解的。

我们将微笑用作防御机制的理由有很多:

害怕不被别人理解,害怕不能融入群体,或者受到对抑郁症的污名化影响,为抑郁的情绪感到羞耻——

抑郁症在我们的语境里还不是一个中性的词汇。

但根据研究证明,这种防御其实是有害的,它是一种“表达抑制” 的情绪管理策略。

使用这种防御的情绪管理策略,虽然能让人减少情绪表达行为,但所接收到的负面情绪却并没有降低。

它减少了我们消极的面部表情,却反而增加了消极的情绪程度。

如果我们长期抑制自己的情绪表达,便会感受到更多的焦虑,以及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症状。

微信图片_20200305171523.gif

长期感到抑郁,到底该怎么办

有些时候,药物治疗是必须的。

有很大一部分人会担心,吃抗抑郁药会导致成瘾,因而抗拒用药。

实际上,抗抑郁药并不会让人成瘾。

但每个人对于精神科药物的反应都可能不一样,我们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尝试和调整,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药物。

与此同时,我们要记住自己感觉良好的时刻。

即使接受了治疗,我们也会有感觉非常糟糕、甚至生不如死的时候。

但是,记住自己曾经感受良好的时刻,这样我们就会知道抑郁带来的痛苦不是永恒的,而自己也有能力感到快乐。

最后,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件事——抑郁确有其事。

它是一个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并不是一部分人的一种臆想。

无论我们是有着一亿粉丝的了不起的歌手,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亦或是懵懵懂懂的学生,抑郁从不会歧视和挑选。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可能面对它。

如今的生活节奏已经变得太忙,忙得令人没有时间去生病。

微信图片_20200305171959.gif

但不要试图忽略抑郁,因为它不会因为我们假装它不存在而消失:

我们假装地越久,它就越有可能以一种令人无可忽视的方式反扑——代价可能是毁掉我们当前的生活。

学会好好照顾自己,为自己,为家庭,为所有关心我们的人。

这才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生而为人的最重要的义务。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