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共有约4亿人患有抑郁症,但只有低于25%的患者会寻求有效的治疗。
中国当前约有9000万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接受治疗的人数大概只占比8%。
中国每年有20多万人因抑郁症自杀。
人们对于抑郁症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抑郁症患者如此低的就诊率。
人们为什么会对抑郁症产生误解?
我们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其实并不了解什么是抑郁症。
没有关于抑郁症的科普被纳入到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所以人们往往倾向于用已知的经验来联想和判断:
把听来的抑郁症的表现(压抑、失眠、想哭等)和由于性格内向、脆弱、想太多导致的负面情绪联系起来,甚至是直接划上等号。
同时,抑郁症患者往往会抱有不同程度的病耻感,会自我歧视,会开始思考——是因为我不坚强、太矫情吗?还是社会的价值观、大家的认知都错了呢?
一个人对抗身边的一群人?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为了不被“误解”,有很多人会选择隐瞒自己的病情,或者否认自己患有抑郁症。
今天想和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让我们逐渐摘下对抑郁症的“有色眼镜”。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类复杂的疾病,有生理易感性基础,与后天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人体表现出的一系列“抑郁症状”的持续动态过程。
抑郁症都有哪些症状?
1.情绪持续化低落,空虚,没有价值感
人们对抑郁症有一点小小的误会,总是以为抑郁症的患者每天都是“难过”、“伤心”的。
但对于有一部分抑郁症患者而言,更准确的描述是:
觉得空虚、毫无价值感
而“抑郁”的反义词也并非“高兴”,而是“有生命力”。
这个“持续”,其意义更多的是,每天都是这个样子。
2.对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
重点是,对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
我一般会问一些患者:平时喜欢做什么?周末喜欢干嘛?
典型的抑郁症来访者会说,我以前还去打球,现在已经很久没去了……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
而小军有些朋友,跟我抱怨了许久,声泪俱下,说自己对什么都没什么兴趣了。
等情绪终于停歇后,忽然两眼放光说,走,听说南门新开了家海底捞,超好吃!
3.食欲激增/丧失,体重明显变化
我们的情绪往往总是和食欲有关。
更严格的诊断是,体重在一个月内有超过5%的变化。
更令人意外的是,有些抑郁症的患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能感受到自己的体重有所变化。
4.睡眠出现问题,失眠/嗜睡
现在有很多人初次看诊时,不会说“我抑郁了”,而常常会说“我最近经常失眠”。
根据一项研究表明,失眠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我们很难入睡,而后会发展为夜里反复醒来,第三个阶段是早醒后无法入睡,也就是说可以入眠,但凌晨3、4点醒来后,我们就只能清醒至天明了。
5.自我评价低,消极思维
没有人愿意持有消极思维,而且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努力地想要更积极一些,甚至会因为自己的“消极”而不断自责。
但这是抑郁症的症状,更宽泛一些说,这亦是身体里化学作用的结果。
其实是超出抑郁症来访者自己控制的能力的。
6.持续两周以上
这是个更关键的标准。
有时我们感情破裂,心中痛苦不堪,会把以上大部分症状都经历一遍。
或者生活中遇到某些突发问题,使得我们有那么两三天滴水不进哭泣不止。
但是,倘若我们出现以上很多症状,每天如此,且持续超过两周。
那么,就请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帮助。
有些抑郁症患者往往很聪明亦很努力,他们常常会在有初期症状的时候,咬牙坚持,认为自己大概只是有些矫情,挺一挺就过去了。
甚至,他们会更加苛刻地要求自己像个健康人那样生活、工作。
而更善待自己、善待生活的方式是:倘若当你感觉不适,请及早寻求专业的诊断和帮助。
就像口渴了要喝水,骨折了要养伤一样,抑郁症作为一个生理、精神可见的疾病,它值得我们认真地给它一剂药方。
抑郁症该如何诊断?
在诊断里面,抑郁症被归类为精神类的疾病。关于抑郁症,我们无法用一个直观单一的方式给予诊断,一些抑郁症测试量表的结果仅能作为诊断的参考。
时至今日,我们对于抑郁症的诊断仍然只能依赖于精神科医生在医院对于患者症状的问诊。
抑郁症的治疗
最重要的是专业人士的指导。
最重要的是专业人士的指导。
最重要的是专业人士的指导。
1. 精神科:
精神科医生能够对于抑郁症患者进行诊断、开药。
一些药物可能需要1个月左右才会发生可见的作用,请一定遵医嘱,并请按时复诊和调药。
2. 心理咨询:
提供一段抱持的人际关系,来帮助来访者有更多情绪体验和表达,给出思考的空间,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有一些流派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症状”,而一些流派更适合从更深层的角度来做自我探索和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症状”常常会伴随其他的生理/心理疾病、人格障碍或者状态出现。
请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