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第四十一期《脑科学与自闭症家庭干预》课后总结

韩煊医生 发布于2024-06-18 22:16 阅读量3118

本文由韩煊原创

本次第41期家长学校课堂,我们邀请到曾任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自闭症研究员、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脑疾病项目科学家杨锦陈博士,一位在自闭症干预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为大家介绍脑科学领域关于孤独症(自闭症)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次讲座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自闭症,并学习如何运用最新的脑科学基本理论进行家庭干预,为孩子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讲座内容涵盖了孤独症(自闭症)概述、孤独症(自闭症)干预治疗方法简介以及早期干预的丹佛模式与脑科学结合的创新方法。以下是讲座的内容提要:

1、自闭症的科普,1942年世界上确诊的第一例自闭症患者:唐纳德    两个短片分别介绍两个孤独症(自闭症)患儿和他们的家庭。


图片发自160App


2、什么是孤独症(自闭症)?孤独症(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世卫组织和美国精神疾病学会的DSM手册,对孤独症、自闭症最重要的医学定义就是神经发育障碍。


图片发自160App


3、孤独症(自闭症)的疾病表现有两种,在世界范围来说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包括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学习障碍在内有八大类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自闭症主要的两个核心症状是: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


图片发自160App


4、我们称孤独症谱系障碍,有以下的核心症状和并发症:除了社交和重复刻板行为这两大问题之外,我们在医学上还要注重谱系孩子其他的一些并发症,具体可参考下图:


图片发自160App


5、孤独症(自闭症)的病因学有以下几点原因:基因是一级病因,占50-82%的比重。但也不可小瞧环境因素,例如怀孕时受到的外界刺激、环境污染等原因影响。


图片发自160App


6、家长在孤独症(自闭症)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最重要的。谱系儿童的治疗是没有特效药的,为了给谱系孩子的治疗创造好的条件,家长需要扮演谱系孩子最大的“玩具”。因为同教育机构、医院和学校相比,家长与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最能影响到孩子。


图片发自160App


7、谱系儿童的社交训练有以下几点要点需注意:社交不仅仅是简单的跟其他人聊天。谱系孩子的社交技能不足是因为缺乏识别线索的能力,无法正确识别他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导致对外界缺乏认知,同时也因缺少与外界交流互动练习的机会,最终形成在社会中的脱离。


图片发自160App


8、班杜拉博士提出的社交训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和模仿,正常的孩子并没有从小就学习如何交流沟通,而是在生活中注意到并模仿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最后自然而然的形成自己的语言行为习惯。观察——理解——模仿——强化是社交训练的过程。


图片发自160App


9、8岁以前是脑神经发育高速发展的时间。影响脑神经发育的有四点,基因、营养、毒素和与世界和他人的互动。我们在家庭养育中能提供给谱系孩子最重要的支撑就是陪伴,提供充足的饮食营养,温馨的家庭环境等等。


图片发自160App


10、大脑的前额叶跟我们人体的注意、执行功能、社交紧密相关。脑神经的发育和使用也遵循用进废退这个生物学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脑电波的活跃度观察这些功能的活跃度,包括大脑不同区域内配合的协同程度等等。3个月的前额叶电波可以预测孩子是否会发展成自闭症。神经是具有可塑性的,2012年十大医学突破之一的丹佛模式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脑神经发育。自闭症神经生物机制告诉我们,镜像神经元系统异常是自闭症儿童在模仿能力、社交能力、心智解读能力等出现问题的核心原因。我们发现自闭症孩子的大脑里对社会性奖赏和非社会性奖赏的关注都不高,对刻板狭窄兴趣的关注最高。神经反馈训从1965年就开始应用于自闭症的辅助治疗。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在讲座结束后,韩煊博士和杨锦陈博士进行了互动交流,提出她在孤独症(自闭症)干预方面遇见的问题和家长的需求。通过这次讲座给听课的家长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让他们重拾信心,对当下的科技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希望自病症儿童的科普能让更多人听到!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