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期的《家长学校》,我们请到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儿科张朝霞主任为大家讲解儿童食物过敏,让家长对儿童食物过敏的定义、食物过敏的判断、食物过敏的喂养以及预防有了深入的了解,没有观看直播的家长们也别担心,这篇课后总结为您提炼课堂精华!
*什么是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食物不良反应的一种,指一种或多种特定食物成分进入人体后使机体致敏,再次反复进入可导致机体对之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中,牛奶蛋白过敏为婴幼儿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
*哪些因素可以导致儿童食物过敏*
1、遗传因素:父母中一方有食物过敏史者其子女的患病率为30%,双亲均有食物过敏史,则子女患病率高达60%。此外,食物过敏还与肠道抗体减少和胃肠黏膜损伤有关。
2、母亲分娩方式:与剖腹产的宝宝相比,自然顺产显著增加了宝宝在婴儿期发生过敏的风险。在分娩时长方面,较长的分娩时间与婴儿期食物过敏显著相关。
3、环境因素:婴儿期过早或过晚添加固体食物、过多摄入维生素制剂、烟草烟雾暴露等可能会增加食物过敏的发病风险。
*为什么宝宝容易发生牛奶蛋白过敏?*
1、 婴幼儿消化功能弱,牛奶蛋白不能完全消化;
2、 婴幼儿肠道粘膜发育不完善,大分子牛奶蛋白容易进入机体;
3、 婴幼儿的免疫功能不完善,常把进入人体的大分子蛋白判断为“异物”,启动机体的防御。
*为什么会食物过敏?*
人体的过敏反应是由体内的免疫蛋白质诱导免疫系统引起的,其中非常重要的物质是一种叫做IgE的球蛋白,我们根据免疫反应是否由IgE引起的,将食物过敏分为以下两大类型:
1、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有如下特点:
• 反应速发:摄入可疑食物后,数分钟内,最多不超过2小时便出现症状。
• 过敏症状可以非常严重,如全身过敏反应,皮肤肿胀或粘膜水肿、呼吸困难等;也可以不严重,如皮疹。
• IgE可以造成细胞因子和组胺的释放,引起炎症反应
2、 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有如下特点:
• 反应延迟:摄入可疑食物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症状。
• 过敏症状一般相对较轻,消化道症状为主,剂量依赖性较强。
• 该机制尚不明确。
仅凭症状不足以辦别是IgE介导还是非IgE介导;一个儿童可能同时存在这两种机制,但非IgE介导食物过敏更常见于那些有肠胃临床表现的婴儿和儿童。
*如何确定宝宝有没有食物过敏?*
1、 遗传因素
询问爸爸、妈妈等直系亲属是否有反复的皮疹、荨麻疹等,是否有食物过敏、过敏性哮喘等疾病。
2、 临床症状
儿童食物过敏可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症状,且严重程度不一。大多数患有食物过敏的婴幼儿都会表现出2种及以上的症状,累及2个及以上的器官系统。
(1) 消化系统(50%-60%):在进食特定食物,如牛奶、鸡蛋之后,出现腹痛,呕吐,便秘、结肠炎等;
(2) 皮肤症状(50%-70%):皮肤出现风团、反复皮疹等;
(3) 呼吸症状(20%-30%):过敏性鼻炎、长期咳嗽等。
3、 实验室检查
(4)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针对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
(5) 皮肤点刺试验(针对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
(6) 食物回避+食物激发试验(既能判断是否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又能判断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
其中,食物回避+激发试验是诊断牛奶蛋白过敏唯一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 如果怀疑牛奶蛋白过敏,婴儿需要回避牛奶蛋白2~4周 (IgE介导的症状)
或至6周(非IgE介导的症状);
• 如果回避牛奶蛋白后症状没有改善,高度排除牛奶蛋白过敏。有改善的需要通过激发试验来确认诊断;
• 在诊断性食物回避阶段,深度水解配方对于症状的缓解也许不高效,需要使用氨基酸配方。
*宝宝食物过敏怎么办呢?*
2岁以内,用氨基酸奶粉替代奶粉,随着孩子肠道发育的完善,可能不再出现过敏的症状,建议3-6个月以后,可以尝试引入普通配方奶粉,从一天一顿开始,逐渐过渡。2岁以后,建议无奶饮食,采用其他蛋白质替代法,比如肉类、豆类等。对于轻、中度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首选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如何预防宝宝食物过敏呢?*
近年发现,早期、持续规律地引入多种食物蛋白可以帮助降低食物过敏风险。具体内容:
1、 早期介入:早在4-6个月开始食物过敏预防计划,最好同时持续母乳喂养。
2、 多样化饮食:婴儿多样化饮食包括最常见易致敏的食物
3、 持续喂养:在宝宝婴幼儿阶段,每周多次喂养易致敏食物
*如何添加辅食?*
• 辅食(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以外的固体和液体)的添加不应早于4月龄,也不应迟于6月龄。
• 4月龄婴儿开始摄入辅食后,可以添加过敏性食品(牛奶、鸡蛋、鱼、麸质、花生、种子)。限制或者延迟添加食物,可能会增加对这种食物过敏的风险
• 花生过敏风险较高的婴儿 (严重湿瘆、鸡蛋过敏或两者皆有),应在4到11月龄期间由专业人士评估后添加花生。
• 给婴儿辅食添加易致敏的食物以后,需要持续给与 (一周两次),作为饮食的一部分,来保持耐受。如果尝试一个食物,但是不持续给与,可能会导致过敏的发生。
以上就是本节课堂的精华总结,食物过敏这事儿可大可小,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哦
本文根据家长学校二十七期、深圳市人民医院张朝霞主任的《儿童食物过敏,专家有妙招》讲座总结,在此对张主任致谢!(扫以下二维码可以看讲座视频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