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寒生露凝,御寒护阳

许苗医生 发布于2023-10-07 17:23 阅读量941

本文由许苗原创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于每年10月7日-9日交节。进入寒露时节,气温进一步降低,昼夜温差显著拉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也。”意思是说露水受寒气影响,即将凝结成霜,比白露时节更加寒冷,故名“寒露”。

1.气候特点

清晨秋勿渐起,秋日高气爽,黄昏温度骤降,日夜温差大,雨水渐少,天气干燥。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容易侵袭呼吸道,容易得感冒、咳嗽、鼻炎等呼吸道疾病,燥邪容易侵犯皮肤黏膜,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瘙痒、风疹、皱纹增多,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2.养生要点

1) 勿露脚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寒露节气应尽量少穿凉鞋、不露脚踝,体弱及平素畏寒怕冷之人应当注意穿上能覆盖踝关节的袜子以护阳保暖,以免寒从足底生。

建议晚上用热水泡脚,身体怕冷之人更可用艾叶、花椒、当归等药材煮水沐足,能起到很好地温经通络的效果。

2)记添衣

  寒露之后,昼夜温差大,对于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小孩,很容易受凉感冒,该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心肺疾病高发的时节,中老年人多留心,早晚添衣,勿“秋冻”,但不捂热。

3)饮食

多食核桃,银耳,萝卜等滋阴润燥之品,少食辛辣刺激、香燥、熏烤之物。早餐宜食温食,热粥为佳。可食酸味水果,葡萄,橘子,山楂等,少吃西瓜等。

3.寒露习俗

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食疗。还有谚语说:“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这道出芝麻与绿豆都具有排毒的功能。用芝麻榨取的香油,不仅是热菜和凉拌菜的调味佳品,也广泛用于食疗解毒。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每个季节都有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此外,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也可饮用菊花茶。菊花茶有清肝明目之效,可加枸杞同饮。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