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后遗症的手术干预

邱元洲医生 发布于2019-01-30 09:12 阅读量7168

本文由邱元洲原创



高彦军主任医师

邱元洲主治医师

王士波主治医师

脑瘫定义:

   临床医生诊断脑瘫必须符合以下三要素:

            Ø发育性:是指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  

            Ø非进行性:病变是非进行的,症状是非进行性的,病情以不再向前发展为特点; 

            Ø永久性:是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随着对脑瘫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脑损伤后,患儿处表现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外,还有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多种症状或重复症状,因此提出了脑损伤综合征的新概念,其四大症状为:

          Ø脑瘫:运动功能障碍; 

          Ø智力低下:智力低下;

          Ø癫痫:痉挛发作;

          Ø行为异常:行为情绪异常。

脑瘫的诊断:

    诊断脑瘫时,必须遵守以下三大原则:

             1.有引起脑损伤的原因,指高危因素;          

             2.有脑损伤的发育神经学异常,包括姿势异常、放射异常、肌紧张异常及Vojta反射异常; 

             3.有脑损伤时的症状,包括早期症状及临床表现。

手术基本原则:

          Ø减轻痉挛,矫正脑瘫引起的变形; 

          Ø恢复运动功能,下肢手术较多,约占矫形手术的50%; 

          Ø因痉挛型脑瘫下肢交叉不能站立步行,经训练又难以矫正者,或者双腿过度交叉,会阴无法暴露,影响大、小便排泄,护理困难者; 

          Ø由于不随意运动引起的变形,可在幼年时为抑制不随意运动进行肌腱固定术,或在其生长发育成熟后,做腱移植术或固定术;

         Ø双侧下肢长短差别过大时,必须做手术,否则可引起骨盆倾斜,脊柱变形;

         Ø下肢手术多以独立步行为目的; 

         Ø矫正手术不能多个变形同时矫正,必须一个手术做完后观察一段时间,再进行下一个手术;  

         Ø上肢手术主要目的为恢复手的功能,或因严重变形影响美观。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