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瘙痒症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在秋冬季节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更高。主要表现为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等继发性皮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甚至引起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烦躁或情绪不稳定。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老年瘙痒症的防治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皮肤瘙痒?
生理因素:老年人激素水平生理性下降,皮肤老化萎缩,皮肤的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 皮脂分泌减少。皮脂具有滋润保湿的作用。皮脂分泌减少就会使皮肤含水量减少, 皮肤变得干燥,皮肤屏障功能受到破坏,易受周围环境因素刺激,诱发瘙痒,甚至一些微小的刺激都可引起发病。
理化因素:冷热温度的突然变化,干冷强风吹,洗澡次数频繁,热水烫洗,使用碱性过强的洗涤剂(如香皂、肥皂)及某些化学消毒剂浸洗衣物,贴身穿化纤类、皮毛类、羽绒类衣物等均可刺激皮肤,诱发皮肤瘙痒。
气候因素: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气候干燥、寒冷,人体皮肤变得干涩粗糙,表皮脱落使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到刺激而诱发皮肤瘙痒。
老年皮肤瘙痒症对机体有何影响?
首先,会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质量,常因瘙痒剧烈而影响睡眠,导致失眠、焦虑,时间长了还会出现头晕、精神忧郁、食欲不振等症状。此外,休息不好,会导致血压升高。
其次,由于瘙痒而长期反复抓挠,皮肤会出现抓痕,皮肤还会变厚、粗糙,甚而出现皮肤变黑(色素沉着)。
再者,如剧烈抓挠,抓破皮肤,容易出现皮肤感染,如脓庖疮、毛囊炎、疖子、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等。
中医对老年瘙痒症有哪些认识?
老年瘙痒症属中医“风瘙痒”范畴。《圣济总录》提出“论风瘙痒者,表虚卫气不足,风邪乘之,血脉留滞,中外鼓作,变而生热,热则瘙痒”。《诸病源候论》认为“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瘙痒也”。《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提出“血虚皮肤燥痒者,宜四物汤”。总体病因病机可概括为卫外不固,风、湿、热邪蕴于肌肤,与气血相搏结,瘀而化热,热微则痒;或因血虚生风,肌肤失养所致。治疗多采用养血润燥、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之法。
老年瘙痒症可以采用哪些药物治疗?
老年瘙痒症可采取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包括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肝素制剂、糖皮质激素制剂等外涂。上述药物有较好的抗炎、减轻瘙痒症状的效果,但外用糖皮质激素有导致皮肤萎缩、感染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的风险,因此不建议长期应用。系统治疗包括口服抗组胺药、阿片受体拮抗剂、抗惊厥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药、沙利度胺等。系统用药时需注意足够的剂量和疗程,不应突然停药或过早换药。部分药物还有困倦、嗜睡等副作用,需告知患者并加强预防摔倒等措施。
中医治疗老年瘙痒症有哪些好方法?
中医药治疗老年瘙痒症历史悠久,积累了较多行之有效的方法,通常根据患者体质、皮损特点、自觉症状及舌脉辨证论治。老年瘙痒症可辨为风热血热证、湿热内蕴证、血虚风燥证不同证型,并分别采用消风散、龙胆泻肝汤、当归饮子加减治疗。中成药防风通圣散、润燥止痒胶囊、乌蛇止痒丸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当皮损搔抓后出现渗出、滋痂时,可用苦参、茵陈、马齿苋、蒲公英、黄柏、蛇床子等药物煎汤外洗,也可选用复方黄柏溶液湿敷。当皮损干燥、肥厚时,可用大皂角、苍术、杏仁、桃仁、当归、地肤子、白鲜皮等煎汤外洗。青鹏软膏、冰黄肤乐软膏、丹皮酚软膏、除湿止痒软膏等外用制剂也可改善患者瘙痒不适、皮疹肥厚的临床症状。还可采用淀粉浴或中药药浴、熏蒸、熏洗,药物可选择苦参、白鲜皮、百部、蛇床子、地肤子、地骨皮、花椒等,药浴水温控制在37℃~40℃,每周2~3次。中医传统的针灸及刺络拔罐对于老年瘙痒症也有一定效果,但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平时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
皮肤保养:平常外涂医用护肤保湿剂(含有天然保湿因子、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不仅能补充皮肤水分,防止皮肤水分丢失,还能修复皮肤的屏障功能),保持皮肤湿润。尽量避免瘙抓,每周修剪指甲1次,保持指甲平短、清洁,预防皮肤抓破感染。瘙痒难忍时,用指腹按摩代替抓挠,或隔着衣服搔抓,晚上不自觉的搔抓可戴不分指棉手套。提倡科学洗浴,有四忌:忌太勤、忌水过烫、忌搓揉过频、忌肥皂等强碱性洗浴品,这些都会加重皮肤的干燥状态。洗浴次数以每周2-3次为宜,水温在35-40度,浴后使用保湿剂。
合理穿衣:不穿化纤及毛织类的内衣裤,这些对皮肤均有刺激而易引起皮肤瘙痒。尽量选择纯棉的衣物,穿着宜宽松柔软。同时,衣物的洗涤也要注意:不可用消毒液浸泡,清水充分过洗后太阳直接晒干,或用干衣机烘干。
合理饮食: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品(葱、蒜、辣椒、浓茶、咖啡)及鱼虾类食物可诱发和加重瘙痒症,特别是喝酒更易发生皮肤干燥和瘙痒。因此,应禁烟酒,少食或不食此类食品。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对于血脂不高的人群可多吃一些含胶质蛋白较多的食物,如猪皮、猪脚、牛筋等;还可以吃一些像银耳、百合、芝麻等甘凉滋润的食品,滋润皮肤,减少由于干燥而引起的皮肤瘙痒。适量进食易消化的优质蛋白,如奶类、瘦肉等。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是瘙痒发生或加重的常见诱因,应多食蔬菜水果、多喝水、多运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将体内积蓄的有毒物质及时排出。
环境调节: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必要时可在房间内使用加湿器,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使室内温度维持在18-20度,相对湿度50%-60%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