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排尿都在“冲刷”细菌!量、色、味都是疾病的信号...

朱炼兵医生 发布于2022-07-22 20:36 阅读量654

本文由朱炼兵原创

每个人每天都会小便,你可能觉得尿液是人体的排泄废物。其实,一个人是否健康,尿液很有发言权,除了“冲刷”细菌,它的量、色、气味等细微改变都是疾病的信号。
              
尿,人体自带的“细菌冲刷液”
                              
尿液在肾脏生成后,输尿管即以收缩蠕动的方式,将尿液输送到膀胱,再经由尿道排出体外,整个尿液流通的管道就称为“尿路”。
                     
               
一般,肾脏、输尿管属于上尿路,膀胱和尿道属于下尿路。膀胱是一个大容器,负责膨胀、储存尿液,尿道是尿液经流的管道。它俩分工合作,把守着人体“下水道”的开关。
                            
应对细菌等病原体入侵,除了泌尿道黏膜本身的防御能力,尿液对尿路规律的冲刷功不可没。
                                
正常人尿道口周围都有细菌寄居,虽然有些细菌可以进入膀胱,并不都会引起感染。但如果平时喝水少或经常憋尿,尿液无法及时将细菌冲走,尤其女性的尿道天生较短,尿道口在会阴部离肛门很近,细菌很容易侵入尿道。
                          
排尿时,尿液对尿道有冲刷作用,如长时间不排尿这种冲刷作用减少会增加细菌在尿道里滋生的风险。有研究调查表明,尿流不通畅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正常者高12倍。
                                      
健康的尿液长这样
                                
肾脏生成尿液、输尿管运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将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或有害物排出体外,维持机体健康状态。
                  
因此,尿液的量、色、气味等细微改变都是疾病的信号,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味道
                                
正常的新鲜尿液并不“骚”,有氨臭味。如果尿液的气味变得很特殊,可能是疾病的预兆:
               
                
                   
                               
颜色
                         
正常尿液清澈透明,呈淡黄色,但会受饮水量、食物、药物的影响。
                                      
    
喝太多水,尿液呈无色透明;喝水不足甚至脱水,会呈深黄色;摄取大量胡萝卜、木瓜呈深黄色,红心火龙果含甜菜红素,会使尿液呈红色;服用药物利福平,尿液可呈桔色,服用B族维生素呈亮黄色。
                        
以上情况只要停食相关食物或药物,尿液颜色即可恢复正常。
                
以下情况则可能是疾病信号:
                                
                 
                                    
                     
             
尿量
                                 
肾脏每4分钟就可以把全身血液过滤一遍。人体24小时可形成150~180升原尿,但实际排出的终尿只有1.5升左右。
                              
超过2.5升为多尿,多见于水摄入过多、糖尿病、尿崩症等;低于400毫升为少尿,低于100毫升为无尿,多见于休克、肾脏疾病、尿路梗阻患者。
             
尿路感染的5个表现
                                     
当细菌在泌尿道(通常是膀胱)的某处生长失控时,就会发生感染。尿路感染的位置不同,症状可能有所不同。梅奥诊所曾发文表示,大多数尿路感染涉及下尿道,例如尿道和膀胱,最常出现5种症状。
                         
01、小便次数增多
                              
总想去小便但排尿量并不多时,需警惕尿路感染。如果细菌侵入膀胱组织并引起炎症,可影响膀胱中的两种神经纤维,造成膀胱不断收缩,使大脑产生“人有三急,需要去卫生间排尿”的错觉。
                                     
02、小便时有灼烧感
                
这是一种明显的尿路感染症状,由于细菌干扰了泌尿道中的神经纤维,从而使尿道出现刺痛、烧灼。
                
03、尿液味道大
                                          
小便浑浊或闻起来很臭可能是感染的另一个迹象。因为细菌会将蛋白质和酶释放到尿液中,为杀灭细菌,体内对抗感染的白细胞与尿液混合,就会出现脓尿或尿液浑浊,且伴有浓臭或其他异味。
                  
           
04、粉红色小便
                                 
患尿路感染时,小便可能会呈粉红色或红色,年轻女性尤其要注意。如果厕纸上的血迹肉眼可见,最好及时就医。
             
05、骨盆疼痛
                                     
当细菌侵入膀胱时,免疫反应会将膀胱变成战场,引起炎症并刺激神经,导致骨盆压力或疼痛。这种情况下,加热垫或热水袋可帮助缓解疼痛。
                                         
女性的尿道比较短,尿路感染的可能性是男性的30倍。当然,男性也会出现尿路感染,症状与女性几乎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压力和疼痛的位置:女性往往位于骨盆或下腹部,男性多出现直肠、阴囊或睾丸疼痛。
                         
如果感染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尿路感染可能会逆行扩散到上尿路以及肾脏,感染肾盂导致炎症。
                                
肾盂肾炎就是常见的上尿路感染疾病,症状多见发烧、发冷、一侧背部或腹股沟疼痛、呕吐、恶心,甚至可导致永久性器官损伤或败血症,严重时会威胁生命,需立即就医。
                
6个改变,阻挡细菌进尿道
                                
尿路感染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是细菌,很多时候改变一些生活习惯,就能阻止细菌的入侵。
               
充足喝水,避免憋尿
                               
以免因饮水不足或憋尿,造成尿量减少,不能及时将侵入尿道的细菌冲出体外。
                    
不得不憋尿,最好的方法就是再补充大量的水分,强迫自己多小便几次,这对膀胱来说有冲洗的作用,能避免膀胱内细菌的增生。
                             
保证充足睡眠
             
避免过度疲劳而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选择舒适内衣
                            
内裤不宜穿得过小过紧,面料应选择吸湿性良好的纯棉制品,最好不要选择化纤材料。
           
注意清洁
                                  
勤换内裤,防止尿液沾湿内裤,细菌趁机繁殖。性生活前要注意清洗外生殖器,以免性交时将尿道口周围的细菌挤入尿道,性生活后应立即排尿。
                    
正确如厕擦拭方法
                                    
如厕后不正确的擦拭方式,能大大增加尿道被污染的风险。手纸应由前向后擦拭,以免污染尿道口。
                      
尤其女性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尿道口与肛门接近,尿道长度仅3~5厘米,直而宽,尿道括约肌作用较弱,故细菌易沿尿道口逆行至膀胱。
                
调节饮食
                                  
避免过量进食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果蔬,因其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和泌尿道上皮细胞的修复。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