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60首页
|
咨询
|
挂号
|
疾病
|
资讯
|
药房
|
登录
注册
快速取消订单
您好,
用户中心
私人医生
消息
退出
下载APP
关注微信
如何在伏天远离一场「热伤风」?
朱炼兵医生
发布于2022-07-14 08:47
阅读量911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
本文由朱炼兵原创
伏天的感冒,多半因一个“湿”字而起。大汗淋漓后贪凉受风、暑湿闷蒸时头晕目眩......都给了热伤风偷袭身体的机会。
俗话说“暑天无病三分虚”,今日本文教你从内到外调理身体,整个伏天无病一身轻。
冷热交替,热伤风找上门
暑湿感冒是人们常说的“热伤风”,也是夏季常见的普通感冒中的一种。
高温环境下,人体的汗腺开放、毛孔张开,身体抵抗力下降。
此时如果受到受寒,身体的调节机制就会使汗毛孔突然闭塞。
身体里的热和汗没办法排出来积聚在体内,就容易出现热伤风。
加上外界高温高湿,热伤风后难以降温出汗,身体会格外难受。
中医认为,湿热体质的人(经常大便秘结,舌苔黄),以及经常熬夜、疲倦、压力过大的人,更容易出现热伤风。
一表理清你的感冒类型
随着现代人习惯于呆在空调房内、常吃生冷食物,越来越多风寒感冒也在夏季高发,夏季感冒不再局限于“热伤风”。
此外,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时,也要和病毒流感以及新冠肺炎区分开来。(6月12日,广州市疾控中心公布6成以上确诊病例,在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症状时,以为自己只是普通感冒,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主要症状
病程
是否发热
暑湿感冒(热伤风)
头晕头痛、舌苔厚且黏腻、咽痛、口渴、浑身无力、怕热、恶心腹泻
5~7天可以自愈
发热、即使出汗也很难降温
风寒感冒
头晕头痛、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喉痒咳嗽、畏寒
5~7天可以自愈
低烧无汗
流感(时疫)
高热、头痛、咳嗽、咽痛、肌肉酸痛、寒战、肠胃不适
7~10天咳嗽、可持续数周
高烧可达39~40℃
新冠肺炎(时疫)
乏力、干咳、出现胸闷、呼吸困难
有潜伏期、病情随时间变重
发热、也有少数患者不出现发热
医生提醒,疫情期间若出现发热症状,需要尽快到医院发热门诊做核酸检测。
做8件事,不让热伤风找上你
三伏天顺应时节学会热养,该出汗时就痛快出汗,不让湿气留在体内招来热伤风。
避免忽冷忽热
避免直吹空调,空调房室内外温度差不能过大,以26℃为宜,睡眠时还应再高1℃~2℃。大汗淋漓时不要冲冷水澡。
擦干身体
进入空调房前,提前将汗擦干。洗澡洗头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头发还湿着时不要直接入睡。
多通风
注意保持房间干燥,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打开风扇、空调等保持空气流通。
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夏季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室外气温超过32℃、空气湿度超过60℃时,锻炼最好选在室内。
及时补水
夏季多喝温白开水或者淡盐水,不要喝冰水。有助于降低体温,加快代谢速度,使体内湿热尽快排出。正确的做法少量多次喝水,每次喝大约300毫升,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喝。
充足睡眠
天气热消耗大,睡眠不足会让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可以午睡30分钟左右,帮助恢复体力。夏天睡觉时也要盖上被子,不要让胸腹部着凉。
少食生冷食物
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油腻,可以适当吃绿豆、黄瓜、豆芽、赤小豆、马齿苋等消暑生津的食物。
做做艾灸
暑天做艾灸,适当出汗,可以让体内的暑湿顺利排出。灸完后喝些温热的薄荷叶水,让全身感觉清爽。
中医有份【夏季伤风缓解方】
不少人认为感冒后只要发发汗、吃点药就行了,这种做法可能会加重病情。对于夏季常见的感冒,需要在辨清类型后用药,才能有效减轻不适。
热伤风(暑湿感冒)
用药:
可以选择中药方剂新加香薷用饮,其他中成药包括祛暑丸、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清暑益气丸、小儿暑感宁糖浆等也适用。
饮食:
饮食上可多吃薏米粥、冬瓜绿豆汤、鲤鱼赤小豆汤饮食、荷叶饭等食物。
连翘金银花水:祛暑化湿
风寒感冒
用药:
小柴胡颗粒、感冒清热颗粒、荆防颗粒、感冒疏风颗粒等,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常见中成药。此外,洗热水澡、泡脚对风寒感冒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饮食:
饮食上宜吃温性食物,如生姜、葱、豆豉等,不宜多吃酸食涩食物及瓜果等寒凉食物。
姜糖水:发汗散寒
姜片、带须葱白煮开后5分钟,放入 适量红糖即可饮用。
感冒后不要自行乱用抗生素,高烧不退或用药不能缓解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中医推荐按摩以下4个穴位,缓解热伤风带来的不适症状。
头痛
:按揉太阳穴
太阳穴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用中指反复按揉1分钟。
发热
:按揉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下缘,距耳朵后部约两手指宽处。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力揉动数十次。
鼻塞或流鼻涕
:搓摩迎香穴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用两手食指分别按住鼻翼两侧穴位,以顺、逆时针的方向各搓摩50次。
咳嗽喉痛
:按摩天突穴
天突穴在胸骨上窝中央,可反复指压(一放一松)20~30次。
相关疾病:
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