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声性抽动以咽部不自主发声为主要特点,临床中常表现为频繁清嗓子、发出无意义的“哼、嗯、啊、喔”声,或发出类似动物的叫声,甚至不自主的发出秽语声等。发声性抽动虽不是急危重症,但因其不易控制、易反复等特点多数医者认为较为难治。由于发声症状在生活中容易被他人察觉,故对处于学龄期的自尊心较强患儿的心理、学习及行为发育极易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发声性抽动病位在咽喉,总摄于肺胃,又旁赖诸经和他脏,与肺、脾、胃、咽联系最为密切,并提出了发声性抽动的病机主要为肺胃气机升降失调,痰饮邪毒停聚咽喉,气血濡养顾护失常等。“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声音之所从之。”故发声性抽动多责之于肺。又有“百病皆由痰作祟”,异常发声亦与“痰”有关,故发声性抽动与脾肺有关。治疗上应调肝理脾,兼顾肺胃。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心下指胃脘部,噫是饱食之后发出的气息。理气剂,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效。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旋覆代赭汤的方药组成,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甘草,七味药,旋覆花的性味是咸温,能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理气解郁,宽胸开结,善通肝络而行气散结降逆。“诸花皆升,唯旋覆降”。旋覆花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须布包入煎。
代赭石,性味是苦甘,性微寒,能重镇降肺胃逆气、平肝潜阳,凉血止血。代赭石是红色的,所以有代赭石的方子煎出来的药也是红色的,看着有点难以下咽。
生姜于本方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半夏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臣药。人参、炙甘草、大枣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己伤之中气,为佐使之用。
旋覆代赭汤集祛痰、降逆、补虚于一体,适合发声性抽动脾虚肝亢、肺胃气逆之呃声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