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小朋友可以吃鸡吗?

倪新强医生 发布于2022-08-29 21:47 阅读量9376

本文由倪新强原创

经常接到家长询问:鸡肉能吃么? XX医生说鸡肉是发物,会导致抽动加重;而XX医院的XX医生又说鸡肉可以吃;XX医生又说母鸡可以吃,公鸡不能吃...........我们到底能不能吃鸡肉?

See the source image

研究发现,经常食用西式快餐、膨化食品、辛辣食物、碳酸饮料等是抽动症发病及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小儿饮食不知自制,大都多食肥甘厚味、生冷等之品,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进食多,而对蔬菜摄入量较少,加上又时常在空调房里,"外寒饮冷则伤肺",则易化湿生痰 ,化热入里,容易外感发病或食积发热;热极生风,极易引发肝风内动而出现抽动症状。风痰为抽动症重要的病理因素,故抽动症患儿宜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宜食用易发热动风的食物。

查看源图像
家长们在就诊时,经常会有医生叮嘱“饮食方面,应忌鸡肉 、鹅肉、羊肉、虾 、零食 、饮料”,那为什么呢?抽动小朋友完全不能食用羊肉、鹅肉、鸡肉、大虾等动风之品吗?

查看源图像
鸡性温,可温中益气、补精、填髓。而《本草求真》说“鸡属巽而动风,外应乎木,内通于肝……故阴虚火盛者,不宜食鸡,食则风火益助矣。”《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鸡多食生热动风,肝气目疾……皆忌之。”故肝火盛、阴虚火旺的人都不适合吃鸡,而现在多数养殖使用催长素等,鸡肉更易热极动风,且易性早熟 。而有中医认为鸡叫在五更(早上3点至5点),鸡会最先感应到天地之间生发的阳气,鸡生发之气很足,而专司打鸣的公鸡阳气更足(此可能为”母鸡能吃,公鸡不能吃“的缘由)

鸭,为水禽,吃的食物多为水生物,故其肉性寒,味甘、咸,归肺、胃、肾经。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随息居饮食谱》:"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外感未清,痞胀脚气,便泻、肠风皆忌之。"平素身体虚寒,或因着凉引起食欲减退、胃部冷痛、腹泻清稀等,则应暂不食用鸭肉为宜。慢性肠炎、感冒患者应禁食。

鹅肉,甘、平,入脾、肺经,有益气补虚, 和胃止渴之功。《随息居饮食谱》“补虚益气,暖胃生津。性与葛根相似,能解铅毒”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明, “鹅肉甘平无毒, 利五脏, 解五脏热, 止消渴, 补虚益气, 暖胃生津”,但又记载道:“鹅, 气味俱厚, 发风发疮, 莫此为甚, 火熏者尤毒, 曾目击其害。”湿热内蕴者禁食 

查看源图像

羊肉,甘,温,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凡外感时邪或内有宿热者忌服。食用后助生湿热,伤及脾胃,易 生痰动风、助火助邪。

虾分为淡水虾和海水虾,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等都是海水虾。淡水虾有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等。淡水虾味甘、微温, 归肝、肾经;海水虾甘、咸、温, 归肾经。虾可补肾壮阳,通乳,托毒。《食疗本草》:动风、发疮疥。《随息居饮食谱》:虾, 发风动疾, 生食尤甚, 病人忌之。《饮食须知》:多食动风助火, 发疮疾。有病人及患冷积者勿食。宿疾者、正值上火之时不宜食虾;体质过敏, 如患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腹泻者不宜吃虾;另外虾为动风发物, 患有皮肤疥癣者忌食。

《素问·痹论篇》云: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丹溪心法》中有“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的论述,且小儿“肝常有余”,肝旺则生热生风。正如《古今医统大全》所言: “脾土虚弱,肝木乘之,故筋挛而作搐”。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冷暖不能自知,家长片面强调高营养,让孩子恣食肥甘厚味,肥甘厚味之物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过食者引起湿阻、食滞、气郁,日久均可化热;或过食零食,加之久坐,可导致脾胃内伤、肠胃积滞,脾失健运,土虚木旺,肝火易炎,痰湿内蕴,食积生湿生痰,蕴而化热,痰热内扰,引动肝风,引发抽动。因此,任何可产生风、痰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抽动症状的反复或加重。

因此,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常见咨询:

家长 :医生,我娃抽动能不能吃鸡?

医生:抽动症的诱发及加重因素非常多,小朋友平素饮食应注意清淡,多吃易于消化且富于营养(蒸煮类)食物,少生吃辛辣刺激类食物,如葱、姜、蒜、辣椒、海鲜等;对于是否能吃鸡,没有绝对不能吃,可以先试用排除法,先停服鸡肉一段时间(比如3个月),如果停服后症状改善,就先不吃的;如果食用鸡肉后,抽动症状加重,也先不吃的。如果孩子除了鸡肉,抗拒食用其它肉,可以先采用土鸡、土鸡蛋,烹调方法也先清蒸煮为主,不要煎炸烘烤,先少量食用。



备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