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带着小芳来到门诊,焦虑地说:“医生,我们孩子嗓子里经常发声音,不停吭吭着,有时还经常舔嘴唇,唇周一圈红的,最初在别的医院按唇炎、咽炎、喉炎、支气管炎治疗,一直没见好转,后来又去神经内科看才确诊是抽动症,给开了硫必利,我们还没吃,想过来给您看下,能不能先中药调理下?”
医生仔细询问病情后说:“孩子目前属于发声性抽动,在积极减少可能的诱发因素(如情绪紧张、鼻炎等)的同时,可以先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
小芳妈妈说:“针灸效果怎么样?疼吗?”
医生说:"针灸治疗抽动症效果挺明显的,特别是发声性抽动;我们门诊很多发声性抽动的小朋友针灸几次后,症状就有明显减轻;针灸是酸胀麻疼的感觉,只有进针时可能会有痛感,是可以忍受的"
妈妈无奈地对医生说:"我娃对针特别敏感,前几天去抽血,几个人都按不住,另外我们家比较远,每次来医院单程要1个多小时,很不方便。除了针灸还有其它可替代的吗?"
医生说:"最好是采用针灸,因为针灸是整体调控发挥作用的,但如果孩子对针灸抵触,强行针灸的话,孩子情绪紧张的话,有些孩子反而会加重抽动症状;这种情况,可以试下揿(qin)针“
揿针是一种新型的皮内针,安全、无痛,因为 只及皮下,不会伤及皮下的神经、血管等组织,被众多畏针、晕针者,慢性病患者,小儿所接受,是传统毫针治疗极好的结合和补充。目前国内常用的是日本清铃揿针,针体直径只有0.2mm,选用无致敏性、透气性良好、舒适、防水、美观的微孔无纺胶布;不影响皮肤的伸缩性和人体运动;接近肤色设计,比较美观。
揿针在治疗儿童抽动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点: ①揿针可长时间刺激穴位,且在贴针的同时不限制患儿活动;因皮下的神经及毛细血管极其丰富,是针刺产生最佳电化学效应的部位,故皮下是针刺疗效最佳的部位(如下图示)。②揿针留针时间可长达2-5天,患者1 周仅需要治疗2-3 次即可,避免了增加患儿的负担。③揿针针尖短、疼痛少患儿更易接受。
小芳妈妈问道:”医生,那我娃清嗓要贴到哪儿?会疼吗?“
医生说:“因为清铃揿针进口的,属于埋针疗法,一个穴位30元(甲类医保,医保编码430000011),一般会选择特效穴位,比如发声性抽动,常采用咽四穴、列缺等;眨眼加丝竹空,动嘴加地仓,不同部位需要选择不同长度的揿针。留针后按压针刺处会有轻微胀痛为正常现象”
咽四穴是盛灿若教授在其多年临床治疗咽喉疾病或以咽喉部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声音嘶哑、咽喉部肿瘤放疗所致的发音困难、声带小结、舌咽神经痛、癔病性失语、急慢性咽喉炎等)的基础上得出的经验总结,临床使用效果明显;北京王素梅教授等采用咽四穴用于改善发声性抽动患儿也有明显效果。具体定位:位于甲状软骨旁边,距离前正中线约2 寸,在喉结高点两侧,沿甲状软骨边缘外侧及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向上、向下各约5 分,左右共4 个治疗点(见图示)
小芳妈妈说:”那我们每次都要来医院贴吗?洗澡时需要取下来吗?“
医生说“孩子第一次贴时最好由专业医生来操作,定位到正确的穴位;回家后可以由您们根据我定的穴位贴,可以与上次进针位置稍微偏离,不必在同一个进针处贴;埋针期间,尽量不要沾水,注意局部清洁卫生,避免脱落或感染,洗澡时可以临时取下来,等洗完澡再贴上去“
揿针一般留针为2~3d,最多可长达1 周。埋针期间,针处要避免潮湿;若天气炎热,留针时间不宜超过2天以防感染。若发现埋针局部感染,应将针取出,并对症处理;皮损、红肿、紫癜、瘢痕、体表大血管部位和金属过敏感者禁针。埋针部位持续疼痛时,应调整针的深度、方向,调整后患儿仍有疼痛应出针; 留针期间,嘱患儿每天按压4-5次,注意是按压而不能揉搓,以免造成损伤。每次约1-2分钟,强度以患儿能忍受为主,可增加疗效。
等医生给小芳贴上揿针后,小芳小声嘀咕着:”能不能上学时取下来,只回到家才贴?这个贴在脖子上,怕同学们指指点点“
医生笑着说:这个小小”创可贴“颜色接近你的皮肤颜色,同学们一般不会注意到的;如果小朋友问起,你就说是润喉的;一定要连续留针,不能只回到家才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