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微创手术-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福音

张晓明医生 发布于2019-04-02 09:51 阅读量7294

本文由张晓明原创

本文主要介绍了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机制,并重点讲述了胸外科微创手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作用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肌肉无力或易疲劳,眼外肌受累为首发症状者最常见,表现为眼睑下垂、斜视、复视等,严重者逐渐累及全身肌群,最严重的是呼吸肌无力导致的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呈现晨轻暮重,重复活动后加剧,休息后缓解的特征。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年轻女性及老年男性易患,平均发病年龄26岁。在我国,发病率分布成地域性,南方偏高。由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与胸腺存在密切关系,因此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微创手术逐渐成熟并普遍应用于临床,基本取代了传统开胸手术。 由于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目前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已成为广大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理想选择。


胸腺位于胸骨后与心脏大血管之间的前上纵隔内,呈椎体形,上尖下宽,上极可达颈根部。

胸腺是人体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而重症肌无力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产生了自身抗体,使神经肌接头处乙酰胆碱不能和受体结合而产生正常的肌肉收缩,也就是出现了神经肌肉传递障碍,从而导致肌肉收缩功能下降。

而产生抗体的根源就在胸腺及其周围脂肪组织内。因此切除了胸腺及周围脂肪组织就相当于切断了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的源头,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2.jpg

由于重症肌无力和胸腺存在的密切关系,几乎所有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都可以尝试选择手术治疗,尽早手术能够尽早阻断其发病根源,预后也相对较好,特别是合并胸腺增生或胸腺瘤患者更应该尽早选择手术。


对于肌无力症状较重患者可以先选择药物治疗控制症状,待肌无力症状明显改善后再选择手术。胸腺切除的疗效一般在术后几个月内会逐渐显现,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完全缓解,少部分病人需要继续小剂量药物维持。

33.jpg

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手术原则是将胸腺切除的同时行前纵隔脂肪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即胸腺扩大切除术。如何达到理想彻底的切除,同时又减少病人创伤,达到术后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比传统经胸骨劈开开放手术及经右胸胸腔镜手术,微创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具有独到的优势,该术式视野清晰,暴露清楚,完成胸腺切除的同时可以更彻底的清扫前纵隔脂肪组织,巧妙避开了敏感的肋间神经使术后疼痛进一步减轻。

术中仅需单腔插管麻醉,全程双肺通气,对肺功能影响较小,而且切口美观,保证了胸壁的完整性,促进了术后快速康复,大大提高了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该手术完全颠覆了原有的胸部手术概念,消除了患者对于胸部手术的恐惧感,给广大重症肌无力患者特别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带来了福音。

   

插图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