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瘤子主要长在肾上腺髓质(肾脏头顶的“小帽子”),本质是疯狂分泌“战斗激素”(儿茶酚胺),导致身体出现三个典型“暴走模式”:
一、嗜铬细胞瘤的“三板斧”症状
1. 血压“蹦极”
飙升时:突然头痛欲裂(像要炸开)、眼前发黑、甚至恶心呕吐(门诊常被误诊为高血压急症)。
骤降时:突然眼前发黑、出冷汗、晕倒(尤其体位变化时,比如从躺着突然坐起来)
2. 心脏“狂飙”
静息心率>100次/分钟(自己摸脉搏都能感觉到“咚咚咚”乱跳),可能伴胸闷、心前区压迫感。
3. 全身“失控”
莫名大量出汗(比如坐着不动就湿透后背)、手脚发抖、脸色煞白、焦虑恐慌(类似惊恐发作)。
划重点——这些症状常突然发作、自行缓解,可能由弯腰、按压腹部、情绪激动诱发(比如门诊查体按压患者腰部时突然血压飙升,要高度警惕!)。
二、泌尿外科医生怎么治?关键四步走
第一步:术前“拆弹”准备(比手术本身更重要!)
- α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 哌唑嗪 特拉唑嗪):先吃2-4周,把血管“撑开”,防止术中肿瘤一碰就“爆激素”,导致血压剧烈波动。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血压稳住后再加,专治心跳过快(注意:绝对不能先用β阻滞剂,否则容易引发高血压危象!)。
- 狂补盐水:这类患者长期血管收缩,血容量不足,术前需大量补液扩容(每天喝够水+静脉补液),防止术中切瘤后血压“塌方”。
第二步:手术“精准拆弹”
- 金标准: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单侧病变首选)。 - **微创优势**:打3-4个小孔,术后1-2天就能下床,疤痕小、恢复快。
- 关键难点:术中轻柔操作避免挤压肿瘤,麻醉全程严密监测血压(像坐过山车一样随时调整药物)
- 开放手术:仅用于肿瘤巨大(>6cm)或侵犯周围脏器的情况。
第三步:术后“防崩盘”
- 血压监测:术后24小时易出现低血压(瘤子切了,激素突然没了),需缓慢补液+小剂量升压药维持。
- 肾上腺功能评估:对侧肾上腺是否萎缩?必要时补充激素(如氢化可的松)。
第四步:术后恶性或者复发患者“持久战”
- 恶性标志:包膜侵犯、远处转移(如骨、肝、肺)。
治疗组合拳:
1.手术:尽可能切除转移灶。
2.核素治疗:¹³¹I-MIBG(专杀嗜铬细胞瘤的“核导弹”)。
3.靶向药:舒尼替尼(抗血管生成)、依维莫司(mTOR抑制剂)。
三、给同行的重要提醒
1. 术前这些检查要慎重
-增强CT/MRI要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离子型可能诱发高血压危象)。
-避免穿刺活检(挤压肿瘤可能导致致命性高血压)。
2. 家族筛查不能漏
-约30%患者有遗传倾向(如VHL综合征、MEN2型),需查基因并筛查亲属。
3. 术后随访铁三角: -每年查24小时尿变肾上腺素(MN)、变去甲肾上腺素(NMN)。 监测血压、血糖(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
总结:这病像肾上腺里藏了个“激素地雷”,但泌尿外科医生只要做好术前降压扩容、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监测,绝大多数患者可以“一刀解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