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10月11日是“世界镇痛日”, “疼痛”,是我们身体对疾病刺激最常见的回馈反应,是生活中很常遇见的问题。
“怎么向您的医生描述你的疼痛”也是一门学问,下面这种是许多患者在第一次来看病时都会出现的情形:
虽然说有经验的医生会循循善诱帮助你找出问题,但若我们能对自己的疼痛有个初步的认识,会帮助你在寻医问药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哦。今天我们就学习学习如何准确地向医生描述你的“疼”吧!
第一步:哪里疼?
就是指要清楚地向医生指出你疼痛的部位。为了避免方言习惯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比如说广东人喜欢把脚、小腿的疼痛都统称为“脚疼”,把膝关节称为“菠萝盖”等),最好是用手准确地指出疼痛的位置。
还有一些疼痛,专业上叫“牵涉痛”或者“放射痛”,一个疼痛部位临近的其它位置也可以出现疼痛,是能很好地提示疾病发病部位的,也不能忽视。
第二步:怎么疼?
疼痛的性质有很多种,像什么隐隐作痛、胀痛、酸痛、绞痛、钻顶样疼痛、炸裂式的痛……可能不同地方、不同语言习惯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我们表达不清自己的症状时,可以尝试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进一步说明。
比如:刺痛,就是像针扎一样的痛;灼痛,就是像火烧一样的疼痛;胀痛,就是身体某个部位由内向外撑的疼痛;撕裂痛,就是疼痛的部位像被撕裂一样的疼痛。那没被针扎过、火烧过、电击过,要怎么知道怎么比方?嗯……也许要多点经历各种疼痛的“人生经验”,才能更好地向医生描述疼痛吧。
第三步:有多疼
疼痛的程度,是很难用量化的语言描述的清楚的,因此疼痛学界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疼痛评估体系。用数字(NRS)和表情(VAS)将疼痛的程度拟量化,最疼为10分,完全不疼为0分。
光看卡通表情不够形象?那来个更直观的哈!
那“十分疼”有多疼呢?这个不好回答,因为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生理反应,还和主观认知有关。李雷觉得这个疼,韩梅梅就未必觉得。所以才有网上关于生孩子和踢蛋蛋究竟哪个更疼的讨论。
根据已有的人群调查,生孩子的“分娩疼痛”一般是最疼的,平均都达到8分以上。可是想想看啊,生孩子可以疼10个小时,但是要是蛋蛋被连续踢10个小时的话就......
骨折疼痛一般可以达到7分,带状疱疹和牙疼一般可以达到6分。
第四步:疼多久
也就是要描述疼痛的持续时间,发作的频率等。
如果不记得具体开始发作的时间,也可以大概回忆、估计一下时间,只是说“疼了很久”、“有一段时间”是没有意义的哦!
第五步:和疼有关的问题
这是个附加项,很多时候,医生还会问这些问题:按压疼痛部位,疼痛会加重还是缓解?松开按压后,会不会更痛?疼痛有什么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比如弯腰加重,平躺缓解,活动加重,阴冷天气加重等)这些都有助于医生的判断,千万不要觉得不耐烦哦。
高效的诊治离不开患者的配合。除了自己描述病情,当医生询问一些信息时,作为患者应该尽量理解医生的意图,准确回答问题。千万不要指望医生有读心术或者透视眼,能单凭有限的症状给出百分之百准确的诊断,医患合作才能把病看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