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患者容易因长期高血糖导致糖尿病肾病,进而发展为慢性肾病甚至肾功能衰竭。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来保护肾脏,主要包括血糖控制、血压管理、饮食调节、生活方式改善、定期检查等方面。以下是详细论述:
一、严格控制血糖
高血糖会损害肾小球滤过膜,使肾脏出现蛋白尿、肾功能下降。因此,控制血糖是保护肾脏的首要任务:
合理用药:严格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控制血糖目标:
空腹血糖:4.4-7.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10.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7%(个别患者可适当调整)
低血糖预防:避免过度控制血糖导致低血糖,低血糖也会损伤肾脏。
二、血压管理
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加速因素之一,因此控制血压尤为重要:
控制目标:
一般糖尿病患者:血压 < 140/90 mmHg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 < 130/80 mmHg
药物选择:
首选: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降低尿蛋白,延缓肾损害。
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以防肾损伤。
减少高盐摄入:
每日食盐摄入量**< 5g**,减少腌制食品、酱油、味精等。
三、合理饮食,减少肾脏负担
科学饮食能有效减轻肾脏负担,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低蛋白饮食(非透析期):
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0.6-0.8g/kg 体重(慢性肾病3期及以上患者)。
优质蛋白(动物蛋白):瘦肉、鱼、鸡蛋、牛奶、豆腐等,以减少代谢废物。
透析患者可适当增加蛋白摄入(1.0-1.2g/kg)。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低GI食物(升糖指数低):糙米、全麦面包、燕麦、豆类等,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避免精制糖和高糖食物(蛋糕、甜饮料等)。
减少高磷食物:
控制奶制品、坚果、动物内脏的摄入,防止高磷血症导致肾损伤。
限制高钾食物(肾功能不全者):
香蕉、橙子、菠菜、土豆等含钾高,肾功能下降时需减少摄入,以防高钾血症。
足够的水分:
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但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
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
吸烟会加速血管硬化,恶化肾脏供血;酒精则可能影响血糖控制,加重肾脏负担。
适量运动:
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瑜伽)每天30-45分钟,控制体重并改善血糖代谢。
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肾功能下降者,以防横纹肌溶解加重肾脏负担。
保持良好睡眠:
睡眠不足会影响肾脏修复,每天至少6-8小时高质量睡眠。
控制体重:
BMI(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4.0之间,避免肥胖加重肾脏负担。
五、定期监测,早期发现肾损伤
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肾功能检查,内容包括:
尿微量白蛋白(UACR):
正常值:< 30 mg/g
若>30 mg/g,提示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立即干预。
血肌酐(Scr):
正常值:男性 44-106 μmol/L,女性 44-97 μmol/L。
逐渐升高提示肾功能下降。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正常值:> 90 ml/min/1.73m²,< 60 ml/min 提示肾功能受损。
血钾、血钠、血磷:
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因肾功能下降导致异常。
六、警惕早期糖尿病肾病信号
糖尿病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因此患者应警惕以下信号:
尿泡沫增多:提示蛋白尿。
下肢浮肿:可能是肾功能下降或水钠潴留。
夜尿增多:提示肾小管受损。
食欲下降、乏力、恶心:可能是尿毒症前期表现。
结论
糖尿病患者要保护肾脏,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定期检查。一旦发现肾功能异常,应尽早干预,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避免发展为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