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突然变大,总感觉肚子胀……这种征兆千万别大意

侯杰医生 发布于2023-01-26 18:51 阅读量879

本文由侯杰原创

人到中年,

似乎总离不开一个词:

发福

日渐圆润的小肚子,

时刻提醒着我们,

岁月是一把“猪饲料”



但,如果肚子变大的同时还经常腹胀,

或者能隐约摸到肿块

那就得警惕这个病了——

腹膜后肿瘤

今年31岁的小黄(化名),在怀孕8个月时,老感觉肚子涨的难受,躺也不是,坐也不是,闷胀得难受。



心想可能是怀孕造成的症状,便一直没有去医院检查。看着小黄的症状久久不能缓解,家人也实在不放心,于是,带她来到了宝安区人民医院产科看诊,通过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发现她的右上腹肝肾隐窝区域可见巨大混杂肿块,大小约16x12.3厘米,近似一个中等大小的哈密瓜,巨大的肿瘤在腹腔内争夺空间,导致周围脏器移位、下腔静脉受压,考虑为“巨大畸胎瘤”。


这个结果可把她和家人吓了一跳。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黄很快住进了产科,主管医生组织了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联合会诊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肿物巨大,毗邻的多个内脏器官,受压明显,随着孕周数的增加,孕妇和胎儿风险会继续加大,应该尽快手术治疗。但是,做剖宫产术的同时一起做腹膜后肿瘤切除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对产妇来说风险太大了,为了安全起见,在征得产妇及家属同意后,手术方案定为:先行剖宫产术,等小黄身体恢复良好后再考虑“拿”掉肿物。


还有一个必须要面对的是:小黄妊娠已八个月,胎儿发育还未成熟,如果立即终止妊娠,对于胎儿伤害太大了。经过思考,小黄和家人认为值得冒险:坚持继续妊娠至胎儿成熟。



幸运的是,一个月后小黄顺利经剖宫产生下了宝宝,在产科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她积极地进行产后康复,为“拿下肿瘤”做着准备。


产后5个月,小黄如约住进了普外科一区。


在完善相关检查后,她被送进了手术室。由贺德主任主刀,他通过腹腔镜探查发现,这个巨大肿物躲藏在小黄的肝脏后,它不仅死死地“拽住”邻居——结肠、肝脏,甚至把根深深地扎在了腹膜后,着实是一个“刺头”。


?贺德主任及其团队正为小黄做手术


贺德主任定了定神,带领着团队继续进行腔镜下手术,先使用超声刀将肿物与周围粘连的组织(结肠、肝脏)一点点慢慢地剥离,在这个过程中,更大的阻碍出现了,他们发现肿物竟然还和下腔静脉紧密地粘连在一起,腔镜下手术分离的风险太大,贺德主任立马决定改变手术方式,开腹切除!


但由于肿瘤与下腔静脉粘连紧密,想要完整的把它取下来,又不能对下腔静脉造成大的损伤,这就十分考验手术医生的耐性和意志力,也极其考验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


要知道,下腔静脉可是人体最大的静脉血管,一旦损伤过大便会大出血,从而危及生命。因此,医生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撕剥小部分静脉壁,并进行血管的缝合重建。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埋头苦干,贺主任带领的普外科团队终于把扎根在小黄腹腔中的肿瘤“拿”掉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经过宝医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小黄很快便康复出院了。


?出院前,小黄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普外一区医护人员


据了解,腹膜后肿瘤是指一种原发于腹膜后或转移到腹膜后的肿瘤,通常情况下,早期并无明显的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


当患者感觉腹部胀满或者摸到腹部包块时,肿物往往已经生长巨大而巨大的肿瘤又常累及大血管、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重要脏器,解剖结构复杂,位置深、手术操作空间狭小、切除难度极大,一直是外科手术的“禁区”。而妊娠子宫由于位置较前,使得手术的难度更大。

?女性腹腔正中矢状断(示腹膜垂直配布)


需要注意的是,腹膜后肿瘤一经确诊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部分患者还需要配合放化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


所以,发现腹部异常,如持续性腹胀、触摸到可疑肿块时,应及时就医,除此之外,每年定期的体检也是很有必要的哦。


说起腹膜后肿瘤,49岁的魏女士(化名)也深受其害。


两个月前,魏女士无意中发现左下腹部有一肿块,约掌心大小,不痛不痒,除了平时有便秘,也没其他大毛病,她以为过段时间肿块就能自行消失,便也没将此事放在心上。可是,两个多月了,肿块一直没有消失,她开始有些害怕了,决定还是去医院看看。


她来到宝安区人民医院普外科看诊。这一查,不得了,通过增强CT检查,医生发现魏女士的腹膜后间隙躲藏着一个肿瘤,大小约8.9x12.2x20cm,和一个哈密瓜差不多大小,它占据了差不多半个腹腔,医生考虑是脂肪肉瘤。


?增强CT检查结果


棘手的是,检查还发现肿物包绕着左侧肾脏的动脉、静脉及肾门,如何完整剥离肿瘤又不伤及“无辜”,贺德主任及其团队又一次面临了挑战。在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多学科反复讨论后,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及应急预案。在贺德主任的指导下,侯杰副主任、熊龙辉医生、周卫广医生成功为魏女士实施了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



这次手术完成的很漂亮,耗时不到2个小时,术中出血仅20ml左右,术后,魏女士也恢复的非常不错。


?出院前,魏女士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普外一区医护人员


这两例腹膜后巨大肿瘤的成功“拆除”,有赖于普外科团队精湛的医疗技术,更离不开宝安区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协作。


自2021年以来,普外一区成功治疗了二十余例腹膜后肿瘤病人,为守护生命健康,迎难而上、不负所托。


普通外科一区简介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始建于1984年,是深圳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宝安临床医学院。普通外科为宝安区医学重点专科。普通外科一区设有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肛肠外科、微创外科四个专业组。贺德博士后为学科带头人,现有床位64张,年服务患者3500多人次,年手术量2600多例、门诊量5万多人次。


现有医护人员40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7人;博士后1人,博士3人,硕士10人;硕士生导师2人。开展肝、胆、胰、脾、胃、肠、肛肠、疝等普通外科疾病的诊治工作,微创手术率90%。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卫健委、深圳市及宝安区重点科研项目30多项,承担广东医科大学宝安临床医学院本科生教学工作,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接收进修生10余人,发表论文100多篇。科室为全国“青年文明号”、深圳市及宝安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示范岗”单位 。


部分医生简介


贺德


教授  主任医师  科主任 


博士后  硕士生导师


世界内镜医师协会肝胆胃肠微创外科联盟 理事长,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深圳市肝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普通外科分会副会长,深圳市医学会肝胆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肝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分会委员。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发表论文50多篇(4篇SCI),出版专著1部。


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8:00-12:00(特需门诊)


侯杰


普外一科助理学科带头人,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宝安区高层次人才。


世界内镜医师协会肝胆胃肠微创外科联盟副理事长;深圳市宝安区医学会普通外科专委会副主委;深圳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深圳市肝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三篇,一类核心期刊9篇,主持完成科研课题五项,发表著作三部(主编一部、副主编两部),个人新技术四项并在临床成功推广,专利成果三项。


对普通外科各种复杂、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有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领域里擅长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小肠肿瘤、脾脏肿瘤、门脉高压症巨脾、消化道穿孔,出血疾病的诊断及微创手术治疗,微创腹腔镜下疝、阑尾疾病的手术治疗,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结石、胆囊炎、胆道镜下探查取石,及胃肠,肝胆胰腺肿瘤术后化疗。


出诊时间:(专家门诊)每周五上午 8:00-12:00、间隔周六全天8:00-17:30


熊龙辉


南方医科大学外科硕士,主治医师


擅长肝脏疾病、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出诊时间:  每周二下午 14:30-17:30



陈焕庭


中山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硕士


专业领域里擅长肝胆胰腺,胃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对于普通外科的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  每周一下午 14:30-17:30


王展


北京大学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擅长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参加省级和市级课题多项,发表多篇论文。


周卫广


中国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 主治医师


参加省级和市级课题多项,发表多篇论文。擅长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 END -


撰稿:卓彬 侯杰

供图:侯杰

审核:张松荣

制作:卓彬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