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一下就头晕,可能是耳朵里“疯狂的石头”在作怪

刘兴媛医生 发布于2022-06-05 23:08 阅读量1591

本文由刘兴媛原创

白领张小姐“头晕”了

       

张小姐今年35岁,是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平时坐的时间比较长,运动的时间比较少,某天早晨起床,她突然感觉到天旋地转,且伴随恶心,当她转一下头,头晕加重,当她不动时,头晕缓解;可是当她再动一下头,头晕再次加重。


突如其来的头晕让张小姐在身体不适的同时内心极度恐惧,她想:自己该不会是中风了吧......张小姐立刻到医院就诊,还好,不是中风,医生诊断“耳石症”,给她进行复位治疗,头晕即刻缓解了很多。


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是引起头晕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大部分头晕的“罪魁祸首”。“耳石症”在医学上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从这个名字我们可以了解这个病的特点:“良性”意味着疾病不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阵发性”是指这个病的头晕是阵发性的,发作起来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十秒;“位置性”是指头晕的发作与身体位置改变相关,活动就出现头晕或头晕加重,不活动就减轻,部分患者闭眼的时候减轻,睁眼的时候加重。


有的患者也会伴随着恶心、心慌等不适,但一般不会有听力下降、肢体麻木或者无力等表现。虽然这个病不会影响我们的生命,但是发作起来还是让人很难受,部分患者甚至描述这是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所以虽然是良性的,但是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耳石”是一种细小的碳酸钙结晶。在内耳的前庭器里,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比如炎症、外伤、供血不足等)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会在内耳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脱落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的眩晕。


所以“耳石症”最大的特点就是随着头位的变动而出现剧烈眩晕,比如低头、抬头、弯腰、躺下、坐起及在床上躺着的时候左右翻身,这些动作都可能诱发头晕,而直立位活动却不怎么受影响。




哪些人容易得“耳石症”

      

目前我国报道的年发病率为10.7-600/10万,男女比例为1:1.5-1:2.0。在美国,以头晕为主诉的患者每年有560万人次,17% - 42%的眩晕患者最终被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BPPV。


根医学统计,耳石症的高发年龄是50-70岁。但是在临床上,从几岁的小孩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出现耳石症,且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睡眠不好、容易纠结、着急上火、心情压抑的人更容易得这种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耳石症在青壮年人群中有发病率增高的趋势,繁忙的工作、过大的压力、久坐、缺乏锻炼等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内耳的小动脉痉挛、细胞缺血,从而导致耳石症的发生。


另外,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引起的血管损伤、缺血或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导致耳石移位或退行性改变,进而可诱发或增加 BPPV的发作。


怎么知道自己得了“耳石症”

    

当出现发作头晕时,建议至神经内科就诊,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为“耳石症”。当确诊为“耳石症”,复位治疗是最常用也是很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由有经验的专业医生来操作。


参考文献


1.金昕,孔维佳,冷杨名,刘博,刘波,余力生,张甦琳,张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03):173-177.

2.Bhattacharyya N, Gubbels SP, Schwartz SR,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Update).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7;156(3_suppl):S1-S47.

3.张静,王秋菊.儿童青少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研究进展[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2,20(02):236-241.

4.胡进,周旭游,胡旻雷,潘杰.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21):4741-4743.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