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运动性猝死”,其实是可以预防的

刘兴媛医生 发布于2021-06-27 17:45 阅读量7758

本文由刘兴媛原创

       对于朝气蓬勃的深圳人来说,很多时候不是在打工,就是在去打工的路上......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挡深圳人去打工的步伐!

      

流调.jpg

       除了打工,还有一件事情也是深圳人每天必须做,不做就浑身不舒服的,那就是运动!你可以一天24小时看见在公园里、球场上、马路边运动的人,这些运动的人让你在感叹这座城市真年轻时,可能也会怀疑:这座城市的人是否运动有瘾?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让我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但运动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甚至是危险。

       这不,6月20日晚有一个在深圳福田区香蜜公园跑步的年轻人差点就把自己给“跑”没了。6月20日晚上7点38分,该男子在跑步时突然倒地、心跳骤停并意识丧失,幸亏深圳市民的救援素质高,众人接力将该男子救活了。


6月20日.jpg

       无独有偶,北京时间6月14日凌晨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因为心跳骤停倒在球场上,经过积极的抢救,埃里克森被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6月14日.jpg

       在以上的两个事件中,我们都看到了专业而及时的救援对于心跳骤停、运动性猝死的重要性,但是还有更多的人,却因为恐怖的运动性猝死永远的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夜跑.png

       除了普通人,一些优秀的运动员猝死事件也时有发生。如吉姆·菲克斯(1984年,马拉松,美国)、弗乐·海曼(1988年,排球,美国)、谢尔盖·格林科夫(1995年,花样滑冰,俄罗斯)、中国排球国手朱刚(2001年)、格兰·戈基奇(2015年,足球、塞尔维亚)、谢克·伊斯梅尔·蒂奥特(2017年,足球、科特迪瓦)等。

       那么,什么是运动性猝死呢?运动性猝死(exercise [Athletic] sudden death)是指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大多发生在1小时内。当发生运动性猝死时,及时和专业的救援非常的重要,这直接决定患者是否能够存活。及时的心肺复苏能使83%的患者被救活,如果加上AED的使用,这个数字将增加至89%。然而现实社会中,当危险来临时,很可能缺乏专业而及时的救治。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对这一事件进行预防呢?答案是:有的!

      心源性猝死是运动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其次为脑源性。对于运动中心血管事件的病因,不同年龄段,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病因不同:

      年龄<35岁

      肥厚性心肌病(16.2%)、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13.7%)、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5.1%)、心肌炎、主动脉破裂、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离子通道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肥厚型心肌病.jpg


      年龄≥35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居多,超量运动时心脏收缩频率和冠状动脉搏动幅度增加导致冠脉的扭曲,斑块脱落,血栓形成;斑块破裂、斑块下出血,均为心肌缺血、梗死的原因。


冠心病.jpg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演变过程

      运动是把双刃剑:运动与健康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个体的心肺功能,减低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生的风险,而剧烈的运动则增加了急性心梗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运动相关的心血管事件包括:运动性心律失常、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晕厥或猝死等。

      生命在于运动,关于运动,医生的建议是推荐。但是在运动前,有几件事情需要做:1.通过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完善运动风险评估;2.进行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3.完善心脏超声检查了解是否存在心脏结构异常;4.进行运动心肺测试了解肺循环、体循环、肌肉等功能是否耦合良好,是否存在运动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缺氧,确定运动的强度,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微信图片_20210627200837.jpg

运动心肺测试

       如果在以上的几个步骤中发现有问题,予以相应的处理,则可以对病情进行很好的控制。如:在心电图的筛查中发现患者存在心律失常,可以予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处理,当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可以自动转为正常的心率,从而避免猝死的发生。埃里克森在救援成功后已经植入ICD,相信未来他的猝死风险将大大降低。


ICD.png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问题或者没有感觉,所以觉得筛查没有必要,殊不知,人的感觉是主观的,而评估是客观的,风险不仅来自于我们的主观感觉,更来自我们客观的评估结果。就像高血压一样,部分人的血压到了200mmHg,他都没有感觉,但是这个血压已经是非常危险,必须即刻启动干预治疗了,否认意外随时随地发生!

        综上,运动性猝死是危及健康非常严重的事件,大部分猝死为心源性猝死;医生推荐运动,同时也强烈推荐在运动前进行运动风险评估、个体化运动方案的制定,并定期的进行,以便进行方案的调整。就像汽车需要定期去4S店进行保养一样,我们的身体也需要定期的进行运动的保养,这样才能在享受运动获益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避免运动性猝死的发生。


【部分参考文献

1.Miles C, Finocchiaro G, Papadakis M, et al. Sudden death and left ventricular involvement in  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y[J]. Circulation, 2019, 139(15): 1786-1797.

2.Catto V, Dessanai M A, Sommariva E, et al. S‐ICD i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sudden death  in 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y athletes during exercise[J]. 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2019, 42(9): 1269-1272.

3.Lippi G, Favaloro E J, Sanchis-Gomar F. Sudden cardiac and noncardiac death in sports: epidemiology, causes,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C]//Seminars in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Thieme Medical Publishers, 2018, 44(08): 780-786.

4.Drezner J A, Peterson D F, Siebert D M, et al. Survival after exercise-related sudden cardiac

arrest in young athletes: can we do better?[J]. Sports Health, 2019, 11(1): 91-98.

5.Sharma S, Gati S, Collet J P, et al. 2020 ESC Guidelines on sports cardiology and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1, 42: 17À96.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