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光 眼

邓友华医生 发布于2019-03-18 23:08 阅读量7169

本文转载自高要眼科

    青光眼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也是三大致盲眼病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所以了解青光眼的致病因素以及预防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青光眼?应如何预防青光眼呢?一起来看看吧!

与青光眼相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遗传:有一定的遗传几率,在患者的直系亲属中,大概有将近百分之十五的患者可能会发生青光眼,所以该类人群日常一定要密切观察,定期进行筛查。

  2、种族:青光眼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前者在黑人、白人中多见,后者多发于亚洲人群。

  3、年龄: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中青年少见,也不排除发病的可能。

  4、屈光状态:开角型青光眼在近视眼尤其高度近视眼人群中多见,闭角型青光眼在远视人群中多见。

  5、疾病:像一些血液流变异常、心血管疾病也会导致青光眼的发生。

6、眼外伤:多见于剧烈运动(如打羽毛球、网球等所致的眼外伤)钝挫伤引起的眼压升高。

7、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在眼部应用广泛引起的青光眼也十分常见,发生在眼部或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包括眼部点用眼液或眼膏眼周注射外用于皮肤、全身吸入及口服或注射。

视野缺损进展

正常视野→→视野缩小→→视野进行性缩小→→晚期--管状视野

早期发现是关键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在下午和傍晚的时候视力模糊、虹视、眼球有胀痛、看近物眼睛易疲劳等,一般经休息或睡眠后自行消失。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之不同,可在短时间内出现眼痛、虹视,视力迅速下降,甚至伴有呕吐、头痛等症状,有的患者误以为是感冒或急性肠胃炎。

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角膜及虹膜之间的夹角是保持分开,发病隐蔽,早期完全没有症状,视力会逐渐下降,所以人们常以为是白内障。但是,若日常出现恶心、呕吐、眼痛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青光眼诊断四大检查

1.查房角

通过房角检查,明确房角的开闭状态,以及房角的发育、色素粘连等情况。

2.查眼压

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因为眼压在一天中是有波动的,测量24小时眼压对某些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判定非常重要。

3.查视野

检测有无视野缺损,判断有无视神经损害。

4.查眼底

特征性视盘改变,神经纤维层缺损是诊断青光眼的重要依据。


那么,如何预防青光眼???

青光眼对患者视功能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因此必须重视预防。预防青光眼应做到:

1.保证睡眠充足;2. 避免过度劳累;3. 饮食规律;4.进行剧烈运动时做好自我防护;5. 保持情绪稳定;6.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用药安全***

凡属对激素高反应者必须慎用激素药物滴眼。对激素高反应者包括有高眼压者或青光眼患者、高度近视眼患者、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有对激素高反应家族史者以及有过外伤性青光眼的患者,这些人均应尽量避免用激素药物滴眼。若必须使用激素滴眼液时,应选择角膜通透性差的可的松、氟米龙等滴眼液,但仍需谨慎使用,并定期监测眼压。最好的选择为使用非甾体药,如溴芬酸钠、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温馨提示***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患者等都属于青光眼高危人群。以上人群如果出现眼睛胀痛、看灯光有彩虹(即虹视)、视野缩小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