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门诊,这样的问题并不陌生——
“医生,我喝酒了、抽烟了、吃了某某药了、做CT了,结果发现自己怀孕了!还能要吗??”
首先我想跟所有育龄期的姐妹们说上一句:每一次没有避孕的性生活都该当成备孕,这是我们女性自己的事儿!意外怀孕,不论生还是流,男人一个头发丝都不会受到伤害。
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相信安全期避孕大法好!不要相信男人的一会再戴T!不要觉得自己年纪大不会那么容易怀!(46岁人流了解一下)
然后进入到正题,不小心怀孕了,做了些好像不该做的事,到底能留不能留?
如果你自己心里慌了,想去医生那里找一个安心养胎或安心人流的答案,多半是会听到“废话”的。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你裸考上阵,考试的前一段时间还频繁上网打游戏谈恋爱,成绩没出就去问你班主任,我能挂科吗?班主任会跟你讲,这次题不难,只是1+1=2,如果你及格了,就再学学看;如果没及格,也不用太担心,反正早晚也是要退学的,不如早点退对身体损伤更小,也是一种优胜劣汰。
更有耐心点的班主任还会跟你具体分析,你上网时间是多少,谈恋爱用了几分力,到底对考试影响比率是多少,主要影响计算题还是填空题……
但!
发现了吗?这一系列解释基本对结果没有影响,归根结底只是“概率”,概率面前,任何预测都是“废话”,因为概率是一群人的结果,个体差异巨大。
回到健康问题,先看一个数据:
父母双方健康,在理想情况下怀孕(没有有毒有害物质)生育一个畸形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是:出生时畸形率2-3%,5岁时畸形率5-6%,18岁时畸形率13-16%(来自威廉姆斯妇产科学24版240页),70%的先天畸形原因不明,病因明确的多是遗传性疾病,其中,药物致畸不足1%。
要么怎么说生命是神奇的,值得敬畏的呢?我们都是幸运儿,而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也需要运气和努力的。
最后,医生无法提供我想要的信息,就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吗?我还是想知道概率。其实我之前也写过科普,供参考:
1、做了胸片,孩子还能要吗?(关于胸片、CT的各种辐射剂量及建议)——见科普视频
2、孕妇能吃药吗?吃了药会影响宝宝发育吗?(妊娠期药物安全分级及相关APP推荐)
3、盘一盘疫苗与怀孕(包括新冠、狂犬等)
最后的最后想说下,有的医疗建议有时候也跟人生建议一样,看上去再科学正确,最后也要自己消化吸收实践验证,决定权在自己。
除了母亲本身,没人有权力决定胚胎的延续或终止。成长的重要一环是,先完成对自己负责,再进阶为子孙后代负责。愿世上再无意外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