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病学
• 发病率: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年新发胃癌约679,100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胃癌出现同时性或异时性腹膜转移的概率分别为14%和33%,故我国胃癌腹膜转移年新发病例数约317,004例。
• 腹膜转移比例:约有20%的患者在术前或术中诊断有腹膜转移,超过50%的T3、T4期患者根治术后发生腹膜转移。
预后
• 中位生存期:伴有腹膜转移的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有3-6个月。
• 五年生存率: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2%。
• 预后影响因素:腹膜转移程度越高,生存期越短。腹膜转移也被认为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
• 治疗对预后的影响:尽管通过各种综合治疗,大多数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中位OS仍少于24个月。CRS联合HIPEC能明显改善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CC-0完全细胞减灭是与患者OS显著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
• 特殊亚群预后:腹腔灌洗细胞学阳性P0CY1患者的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为10%26%;无复发生存率为21%,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
综上所述,胃癌腹膜转移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具有高发病率和较差的预后。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治疗策略
胃癌腹膜转移是胃癌治疗中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其治疗现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全身系统化疗、手术、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等。以下是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专家共识总结的治疗现状:
• 全身系统化疗:目前,全身系统化疗仍然是胃癌腹膜转移的主要治疗方式。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S-1、紫杉醇和铂类药物等。例如,一项三期随机对照研究SPIRITS比较了S-1联合顺铂(SP方案)和S-1单药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SP组中位总生存时间比单药组显著延长,尤其在腹膜转移患者中效果更佳。
• 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HIPEC结合肿瘤细胞减灭术(CRS)是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治疗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腹腔转移病灶,通过区域化疗、热疗和机械灌洗来杀伤肿瘤细胞。德国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HIPEC联合CRS可以显著改善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但预后与腹膜种植转移程度明显相关。
• 手术:对于局限的腹膜种植转移,姑息性手术切除也能使患者生存获益。对于单腹膜转移的患者,有回顾性研究数据显示手术在部分患者中的治疗价值,5年生存率可达24%,甚至对于肉眼可见转移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仍有6%的5年生存率。
• 新辅助腹腔与全身联合化疗(NIPS):NIPS结合HIPE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可以使得部分患者获得手术切除机会,延长生存时间。
• 预防性HIPEC:预防性HIPEC可以降低胃癌腹膜转移发生风险并且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随着对胃癌腹膜转移分子机制理解的深入,针对性进行靶向药物研发,将有助于彻底改善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例如,腹膜转移普遍表达的靶点EpCAM,其特异性单抗Catumaxomab可能在胃癌腹膜转移中具有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手术、HIPEC等,以及新兴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