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渚岭的特色中草药
云壑千寻藏百草,藿兰戟石蕴奇芳。
虎藤疗骨清明润,桫掩伯枝守秘廊。
——许建阳题记
萌渚岭,又名渚岭,属于五岭之一。该岭又称“甿渚岭”(亦作“萌诸岭”“甿诸岭”),名称差异源于古汉语用字演变。《通典·州郡》记载道州有“甿渚岭”,唐代杜佑称为“白芒”,《明史》则称“临贺岭”。《水经注》描述其为“五岭之第四岭”,《元和郡县志》明确记载该岭位于广西富川与湖南江华交界处,是古代军事与交通要冲。
一、萌渚岭地理概述
萌渚岭在广西钟山境,位于县境东部姑婆山及北部金子岭一带。其主峰山马塘顶位于湘桂边境的贺县北部,海拔1787米。西南为潇贺谷地,湘江支流潇水和西江支流贺江在这里分流,自古以来谷地便是湘南和桂东的交通要道,也是寒潮入桂的主要路径。萌渚岭于寒武纪前褶皱成山,在燕山运动时进一步断裂上升,伴随着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山势高峻,河谷深切,山间分布着拗陷或断陷小盆地。此山脉由湖南省江华县之九凝山自北向南延伸,至湘、桂、粤三省交界处分成两支,一支继续向南延伸进入贺县及广东,另一支转折向西延伸至姑婆山顶进入县境内,耸立于县之东北角。山峰海拔千余米,著名的山峰为姑婆山。县北面与富川县交界处的乌羊山、金子岭为姑婆山西侧山地,为萌渚岭山脉向西延伸之余脉,东与姑婆山山脉相连,西与都庞岭之支脉大桶山脉相连,由东向西逶迤于县境北面。盘王古殿是江华县境后城中心环境优美的平头岩公园内的一处景点。该殿座北朝南,为混凝土仿古式建筑群,依地势建成低、中、高三级。中殿是盘王殿的主体建筑。整座盘王殿建筑错落有致,堪称“中国瑶族第一殿”。宝镜何家大院,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宝镜村,系清顺治七年(1650年)何氏先祖何应棋于此定居所建。宝镜何家大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萌渚岭的中草药
萌渚岭地区(湘桂交界)凭借独特的亚热带山地气候和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孕育了多种特色中草药资源。1、广藿香,唇形科芳香植物,喜温暖湿润环境,岭南道地药材代表之一。具有化湿解暑、和中止呕功效,主治暑湿感冒、脘腹胀满,是传统避秽防疫药材。2、巴戟天,茜草科藤本,根系肉质肥厚,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功效,瑶族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及男性虚损诸证。3、伏生石豆兰(麦斛),兰科附生草本,常生于海拔1000-2800米树干或岩石上,别名“果上叶”。具有滋阴润肺、化痰止咳功效,民间用于肺结核及咽喉肿痛。4、广金钱草,豆科植物,叶片形似铜钱。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功效,主治黄疸型肝炎及泌尿系结石。5、高良姜向阳山坡疏林下,其性味辛热,归脾胃经,功能温胃散寒、消食止痛,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呕吐等症。《本草纲目》《中国药典》记载其多用于霍乱吐泻、心脾冷痛等症。6、虎杖为蓼科植物,溪涧边或林缘湿地。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症瘕,趺打损伤,肺热咳嗽。7、清明草(又名鼠曲草、佛耳草),为菊科植物细叶鼠曲草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利湿消肿功效。用于结膜炎,角膜白斑,感冒,肾炎,白带病等。外用治疗湿疹、疮疡、跌打损伤。春季采摘制青团,药食同源代表。
总之,萌渚岭作为南岭核心生态区,蕴藏丰富的珍稀植物资源。伯乐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桫椤群落、厚叶木莲、闽楠、金线兰和苏铁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和五针松林、江华苦茶(特有珍稀群落)。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