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首府的演变一瞥
百越云山锁碧烟,三江舟楫载千年。
秦砖汉瓦番禺月,照尽苍梧海客船。
——许建阳题记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岭南古都——梧州》科普文章,得到许多朋友的支持,还有些朋友发来文章和图片说:广东的封开才是岭南首府!今天我们就聊聊岭南首府。
一、岭南首府的变迁
岭南首府可划分为以下历史阶段,其行政中心随朝代更迭而变迁:1、秦朝岭南行政初建,中原与百越的初融。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立三郡——南海郡(治番禺,今广州)、桂林郡(治布山,今桂平)、象郡(治临尘,今崇左)。其中南海郡治所番禺为岭南核心政治中心。行政中心南海郡治番禺(今广州)。人文特征:秦徙中原军民戍边,带来铁器、农耕技术与文字,与百越族群的渔猎文明碰撞融合。番禺城初具规模,成为中原制度与越俗(如断发文身、蛇图腾崇拜)的交汇点。2、汉朝交州治所迁移,儒学南渐的起点。汉代岭南属交州管辖,州治初设于广信(今广西梧州和广东封开),后迁至番禺。广信因地处“广布恩信”之意得名,成为早期岭南首府。行政中心交州治广信(今广西梧州和广东封开)。人文特征:广信因水路枢纽地位成为岭南首府。中原儒生经此南下,诞生岭南最早经学大家陈钦、陈元父子,推动儒家经典在百越地区的传播。此地亦为海上丝绸之路内陆节点,商贾与学者共塑文化多样性。3、唐朝广州确立核心地位,国际商都的繁荣。唐朝设岭南道,行政中心固定于广州(时称番禺)。贞观元年(627年)起直至唐末,广州持续作为岭南道治所,即便862年分岭南为东、西两道,岭南东道治所仍驻广州。行政中心岭南道治广州。人文特征:蕃坊万象,设波斯、大食等外商聚居区,伊斯兰教、景教与佛教并存,怀圣寺光塔成地标;贸易盛景:“市舶使”管理外贸,象牙、琉璃堆积码头,阿拉伯商人记录“珍货辐辏,帆樯云集”;文化融合:粤语吸收波斯词汇,胡风乐舞流行市井,张九龄开大庾岭道加速南北交流。4、宋朝两广分治开端,市井文化的成熟。宋代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治广州) 与广南西路(治桂林),广州继续担任广东地区首府,广西行政中心转移至桂林。行政中心广南东路治广州。人文特征:教育勃兴:广南东路设书院数十所,崔与之等本土文臣崛起,改变“南蛮缺才”旧观;市民社会:西城商业区出现专业行会,茶楼食肆普及,广瓷外销催生工匠阶层;多元信仰:妈祖庙、光孝寺与怀圣寺共处,体现海洋信仰与外来宗教共生。5、元明清:行政中心固化,一口通商下的中西对话。元朝属江西行省(辖广州)与湖广行省(辖广西),明朝设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首府仍为广州,清朝延续明制,广州为广东省会,南宁为广西省会。人文特征:十三行时代:商馆区西洋建筑林立,粤商“潘卢伍叶”家族主导外贸,创“广彩”“广雕”外销艺术品;西学东渐:利玛窦经广州入华,十三行商人资助刊印《海国图志》,开启近代启蒙;民俗定型:粤剧成型于佛琼会馆,迎春花市、龙舟竞渡成广府标志习俗。6、现代:首府格局定型。当代岭南分属广东省(省会广州)、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海南省(省会海口)及港澳特别行政区。其中广州作为岭南政治中心的地位已延续近1400年。岭南首府关键变迁节点:秦南海郡(广州)→ 汉交州广信(梧州)→ 唐岭南道(广州)→ 宋广南东路(广州)→ 元明清至今广州延续。
二、岭南首府代表人
历史上许多人物共同体现了岭南首府的演变。从赵佗的行政奠基到明清文人的文化塑造,他们通过政策、教育或贸易,强化了广州的千年首府地位,并辐射至梧州、韶关等辅助中心。其遗产如粤商精神、科举传统至今仍存。1、秦汉时期奠基与开拓——赵佗。秦朝将领,后建立南越国并定都番禺(今广州),推行“和辑百越”政策,引入中原农耕技术、促进民族通婚,奠定岭南首府的早期行政与文化基础。2、汉末三国时期交州太守——士燮,士氏家族是汉末三国实力雄厚的地方势力,士燮及其三个兄弟共领四郡,占岭南疆土过半。在岭南及越南历史上,士燮威望极高,不在南越王赵佗之下。后越南陈朝追赠士燮善感嘉应灵武大王。统治岭南四十余年,以广信(今梧州)为据点推动经济繁荣,吸引中原学者南迁,加速儒学传播,巩固了交州作为区域中心的地位。3、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唐宋时期科举崛起与文化交融。唐末神童莫宣卿的传奇人生,唐代中期,岭南地区涌现出一位改写科举史的天才少年莫宣卿。不仅成为岭南首位科举魁首,更以“史上最年轻状元”之誉留名青史。唐代岭南首位状元(851年中榜),年仅17岁入翰林院,其诗作弘扬儒学精神,打破了“南荒无才”的偏见,提振了广州作为岭南道治所的文化影响力。4、张九龄:韶关名人,唐朝名相,主持开凿大庾岭道,打通南北交通要道,强化广州与中原的联系,促进贸易与文化输入。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张九龄在当时所开展的文学活动,对促进开元诗坛的繁荣起了积极作用。张九龄有胆识和远见,尽忠职守,敢于直谏,从不趋炎附势,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对唐代的繁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5、崔与之:南宋广南东路治所(广州)代表人物,官至右丞相,称为“岭南儒宗”,所开创“菊坡学派”被认为是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术流派。倡导爱国思想与教育振兴,推动本土文臣崛起,反映了宋代广州首府地位下的市民社会成熟。崔与之不仅勤于军政,在学术上亦有建树。他被又颇有词章造诣,开岭南宋词之始,有“粤词之始”之称。6、明清时期,文人群体与商业精神。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清代“岭南三大家”,以广州为活动中心,其诗作融合遗民情怀与地方特色(如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塑造了广府文化身份,成为首府人文精神的象征。
总之,岭南首府的演进,本质是“山-海-城”的互动。五岭屏障塑造文化独特性,珠江航道哺育商业文明,而广州千年首府地位使其成为中原制度、百越传统与海洋文明的三重熔炉。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