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调衡胜药珍——太白穴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5-07-28 09:56 阅读量271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长夏调衡胜药珍——太白穴

‌跖赤浮金土性真,‌蒸云化雨养脾轮。

‌三焦得润沉疴去,‌长夏调衡胜药珍。

                            ——许建阳题记  

从“太白”二字,首先会想到唐代大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巧的是他作了一首‌《登太白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首句“西上”以方位词强化攀登的逆向感;“夕阳”既写实景黄昏。“穷登攀”中“穷”字双关:既指攀登至顶峰的动作终结,又暗示诗人对精神极限的突破渴望。太白星(金星)被拟人化为仙界使者,“开天关”象征打开超脱现实的门户,呼应李白“谪仙人”的自我认同。“开天关”承袭《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的求索精神;“泠风”源自《庄子·逍遥游》“御风而行”,暗喻超然物外的自由理想。“举手可近月”的夸张想象,将个体生命与宇宙星辰并置,彰显盛唐人冲破现实束缚、追求无限可能的昂扬气魄。尾句“何时复更还”却流露对尘世的留恋。该‌诗眼“穷”字,清人沈德潜评:“一‘穷’字抵得《蜀道难》全文”。

一、太白穴定位功效

太白穴,别名大白。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输(土)、原穴。太白穴。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气也。太白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故名太白穴。大白名意与太白穴同,大,通太;脾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化为阳气蒸升于更高的天部层次,为脾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穴,故为脾经俞穴;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蒸升,表现出脾土对肺金的长养特性,故本穴属土;足太阴原穴,原,本原也。脾经为少血多气之经,血不足、气有余,而本穴的蒸升之气同合于足太阴脾经的气血特性,且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故为足太阴原穴。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上行于天之上部。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末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布有隐神经及腓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具有生发脾阳之气,健脾和胃,清热化湿功能。主治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直刺0.5-0.8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二、太白穴配伍运用

太白穴具体配伍如下:1、配伍中脘、足三里:调和脾胃,缓解胃痛。太白为脾经原穴,可补益脾土之气,增强运化功能;中脘为胃之募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三者配伍可疏通中焦气机,缓解脾胃虚寒或气滞导致的疼痛。2、配伍丰隆:健脾化湿,止泻通便。太白属土,主健脾燥湿;丰隆为胃经络穴,擅化痰祛湿。二者合用可双向调节肠腑功能,既治脾虚泄泻,又通便秘。3、配伍阴陵泉:强化利湿,消肿除痹。太白健脾化湿,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属水),能渗利水湿。配伍后增强脾土制水之力,缓解水肿、关节肿痛。4、配伍公孙:调气和血,治心腹满闷。太白与公孙(脾经络穴)同属脾经,公孙通冲脉,二者配伍可调和气血、降逆止呕,专治腹胀、呕吐、心痛。5、配伍神门、太冲:安神疏肝,调气血失衡。太白补脾益气,配心经原穴神门可宁心安神,配肝经原穴太冲则疏肝理气,用于脾虚兼情志失调之症。6、现代研究:1)调节血糖与代谢疾病。‌配伍丰隆穴调节血糖,针刺太白(补法)配伍丰隆(泻法)可双向调节血糖:烧山火手法使血糖上升,透天凉手法则显著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肢体麻木有缓解作用。太白作为脾经原穴,可能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干预肥胖及代谢综合征。2)配伍阴陵泉、承山穴治疗肥胖型水肿:艾灸三穴各10分钟,持续4周后患者腰围及空腹血糖显著下降。刺激太白穴可加速脂肪代谢,协同承山穴促进下肢血液循环。3)调节胃肠功能。‌配伍中脘、足三里改善胃肠动力,太白穴刺激促进胃动素分泌,而足三里增强肠神经丛活性,协同加速排空。4)‌配伍公孙穴双向调节肠道。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太白(补法)配公孙(泻法)可使腹泻型患者肠鸣频率降低,便秘型患者排便间隔缩短。5)镇痛与抗炎机制。‌配伍太冲穴缓解内脏痛,双原穴配伍抑制脊髓背角痛觉传导,并促进内源性阿片肽释放。

再来欣赏一下,明末清初诗人‌阎尔梅《游太白》:‌太白山高未易登,不时风雨不时冰‌。云中鸡犬司丹灶,天上星辰识老僧。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5.7.28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