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基孔肯雅热感染中医证型防治方案
(岭南中医沙河学派)
一、儿童基孔肯雅热特点
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感染暑湿疫毒后病情变化迅速,传变规律与成人迥异。临床需注意:儿童发热更急骤:多见高热(39℃以上),易伴惊风;皮疹更显著:躯干、四肢红色斑丘疹,瘙痒明显;关节症状轻但恢复慢:急性期关节痛较轻,但易遗留僵硬、活动受限;胃肠症状突出:常见呕吐、腹泻、纳差等湿困脾胃表现。
二、中医证型分型与防治
1、暑湿郁表证(卫分证)
临床表现:突发发热恶寒,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肌肉酸痛,颜面及四肢散在红疹,哭闹不安,舌红苔薄黄,指纹浮紫。
病机:暑湿疫毒郁遏肌表,卫阳被遏。
治法:疏风透表,化湿解毒。
方药:新加香薷饮合银翘散加减
香薷6g、金银花6g、连翘6g、薄荷3g(后下)、荆芥5g、淡豆豉5g、芦根10g、滑石10g(包煎)、生甘草3g
中成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按体重减量)
2、湿热壅滞气分证
临床表现:持续高热(双峰热),汗出热不解,口渴烦躁,关节红肿疼痛拒按,皮疹融合成片,小便短赤,大便溏臭或便秘,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
病机:湿热疫毒壅滞气分,痹阻经络。
治法:清气解毒,化湿通络。
方药:三仁汤合白虎加苍术汤加减
生石膏15g(先煎)、知母6g、薏苡仁10g、白蔻仁3g、杏仁5g、苍术5g、通草3g、赤芍5g、忍冬藤10g
中成药:小儿清热利湿口服液
3、暑湿内陷营血证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神昏谵语或嗜睡,皮肤瘀斑瘀点,关节剧痛屈伸不利,或见抽搐,舌绛少苔,指纹沉紫。
病机:热毒内陷营血,耗伤阴液,引动肝风。
治法:清营凉血,息风开窍。
方药:清营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水牛角10g(先煎)、生地6g、玄参6g、竹叶心3g、钩藤6g(后下)、羚羊角粉0.3g(冲服)、牡丹皮5g、赤芍5g
中成药:紫雪散(婴幼儿1/4支,儿童1/2支)
4、余邪未清证(恢复期)
临床表现:低热不退,关节僵硬,形体消瘦,口干盗汗,纳差乏力,舌红少津,指纹淡紫。
病机:气阴两伤,痰瘀阻络。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四物汤加减
北沙参10g、麦冬6g、玉竹6g、当归5g、白芍6g、鸡血藤10g、丝瓜络5g、太子参6g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儿童减半)
三、儿童预防方案
预防方(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太子参6g、黄芪6g、藿香3g、佩兰3g、金银花5g、荷叶5g、甘草3g
用法:煎汤代茶饮,每日100ml,连服3-5天
四、生活调护
1.避免蚊虫叮咬,穿浅色长袖衣裤。
2.饮食清淡,忌生冷油腻,可食绿豆薏米粥;
3.高热时物理降温(如藿香正气水稀释擦浴);婴幼儿及重症患者需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时就医。
岭南中医沙河学派
于朗麓书院
202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