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岭南针灸医家传承简述(上)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5-07-14 16:38 阅读量487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近现代岭南针灸医家传承简述(上)

‌岭南医脉溯春秋,银针飞渡解千愁。‌

‌澄江薪火传寰宇,三针新法誉九州。

                          ——许建阳题记  

岭南针灸是岭南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医学与岭南医疗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针灸学术流派。本人到深圳大学总医院已经多年,关于岭南中医界,特别是针灸界,对有些学术传承脉络不清,还有些自称“岭南针灸学家”、“岭南针灸学之父”和“岭南针灸学之母”。本文从医史文献角度,收集20世纪100年的岭南针灸文献,明析岭南针灸的学术源流,以达正本清源。中国近代澄江针灸学派的形成,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岭南针灸的发展,澄江针灸学派是以新中国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承淡安先生为领袖,以邱茂良、杨甲三、邵经明、高镇五、程莘农、留章杰、魏稼、陈应龙、曾天治、苏天佑等一众杰出弟子为代表而组成的近代中医针灸学术流派。其为近现代针灸理论体系的构建、新中国针灸教育模式的确立以及针灸临床与实验,作出开拓性的贡献。澄江学派岭南社员见证学派的成长和壮大,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学派发展和岭南针灸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世纪岭南针灸学发展大概有四个阶段:1、奠基期:梁湘岩、周仲房,经典针灸教材编纂,分部取穴理论;2、发展期:曾天治、卢觉愚,香港及海外针灸传播,经穴神经对照研究;3、融合期:司徒铃、韩绍康,背俞穴应用、候气针法,中西医结合探索;4、创新期:靳瑞,创立“靳三针”疗法,代针灸教育体系构建。

一、梁湘岩

梁湘岩(1873—1935),名慕周,广东南海人,广州医学求益社同人,曾任全国医学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广东医学卫生社董事,历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光汉中医专门学校教师、广东中医公会编辑主任。著有《针灸科讲义》、《医学明辨录》、《伤寒论方歌》、《四诊撮要》等。其中《针灸科讲义》一书既是汉兴国医的针灸讲义,该书引用并参考了大量针灸经典,被后世认为是一部传播和弘扬经典的针灸著作。梁湘岩主张“分部取穴”,他认为于手阳明经取穴多可治人身上部之病;于手足太阳经取穴多可治人身中部之病;于足厥阴经取穴多可治人身下部之病;于足阳明经取穴多可治人身之前膺病;于足足太阳经取穴多可治人身之后背病;此外梁湘岩认为针灸施治需要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次序,若需针灸多个穴位且各穴位炷数不等时,则应先灸炷数少者之穴位。梁湘岩医术传儿子梁端济,孙子梁念祖。其中梁端挤曾任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1978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选为省名老中医,擅长治疗肾病等疑难杂症。

二、周仲房

周仲房,生卒不详,名涂,字仲房。广州增城县小楼镇人,岭南针灸名医。广东中医教员养成所毕业,曾历任香港港侨医院中医部主任、香港国医分馆治疗组主任,广东光汉中医专门学校教员,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教员、教务长,1936年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代理校长。周仲房曾经编纂教材《针灸学讲义》,后成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讲义,分上中下三册。周仲房认为“手术不研究,刺法不能从心,则尤为针灸之忌”,中国针灸之发明建立在古代解剖学基础之上,形体生理,且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子午流注等知识具不可缺。书中专论人身度量标准及取穴方法,明确列出了头部、胸腹部、背部、手足部的度量标准,如背部以大椎至尾柢骨作三尺计算之,为背部直寸之标准,横寸则用中指寸取之。对每个穴位都有详细的讲解,列出其部位、解剖、主治等。该书是一部秉承传统针灸知识的针灸学教材,在当时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三、曾天治

曾天治(1902—1948),广东五华人。曾任教师,因家人叠遭病故,弃教从医。1932年春,辞去了佛山华英女子中学的教职,师从承淡安,专攻针灸。然而,学成归里后,却要面对“广州人士,不知针灸为何物?灸字多读作炙字”的尴尬。为此,他一面积极向朋友介绍针灸临床价值,一面对朋友推介来的病人精心治疗,并取得了“十九都获痊愈”的效果,因此医名日盛,并先后被广州汉兴国医学校、光汉中医学校聘为针灸课程老师(其间编著《针灸医学大纲》作为教材)。由于中医学校的针灸课时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本着“针灸不应私相授受,应公开研究”的愿望,曾天治遂自行在广州泰康路开设了“科学针灸治疗讲习所”,亦医亦教,推广针灸。1937年七七事变后,该讲习所迁址香港,并易名为“科学针灸医学院”,成为香港最早设立的针灸教学机构。与承淡安创办的研究社一样,科学针灸医学院也采用函授与面授并举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学验俱丰,辅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使曾天治桃李满园,并为澄江针灸学派进一步向境外拓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香港针灸名家苏天佑、邓昆明、梁铁生、谢礼卿、吴石垣、庄树民,新加坡针灸名家萧憬我,广东针灸名家如庞中彦、伍天民、李千里,俱出自曾氏门下。其中,苏天佑、邓昆明、萧憬我、庞中彦、伍天民等人,又曾分别在香港、新加坡、广州及内地设班授徒。

四、苏天佑

苏天佑(1911—2001),原名佐仁,广东阳江人,基督教传教士。师从承淡安弟子曾天治学习针灸。1940年创办“香港针灸医学院”,历任香港针灸专科学院院长。1962年苏天佑开始向国外传播针灸仁术,足迹遍及日、韩、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1975年苏天佑协弟子于波士顿创办“纽英伦针灸学校”(New England School of Acupuncture )任首席教授,后出版英文针灸书《经穴学》。1986年获麻省针灸学会颁布的“美国针灸之父”称号著有《艾灸防痨》、《针灸实录》、《经穴学》等书籍,其中英文针灸书《经穴学》,广泛为后来开办的针灸学校所釆用。

五、卢觉愚

卢觉愚(1897—1981),广东东竞茶山卢屋村人,出身中医世家。卢觉愚幼年肄业于香港官立英文学校。历任香港东华医院首任中医长,香港中华国医学会兼学术部主任,广东省医师公会大会秘书长,中国针灸协会名誉社长等职位。1932年参加承淡安先生创办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函授学习,1935年12月,卢觉愚设立了香港第一个针灸学术团体。淞沪会战后,卢觉愚在香港设立“实用针灸学社”,通过开办针灸讲座和培训,为港粤两地培育了不少针灸专才。1934年,卢觉愚在《针灸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突眼性甲状腺病针效之研究》,可谓香港针灸界公开发布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同年,他还根据承淡安编著的《中国针灸治疗学》以及美国格雷戈里博士所著《手术整脊治疗法》中关于脊椎神经起止循行形状的插图,制成《关系针灸学术之经穴神经表解》,在医刊上发表。有学者因此认为,卢氏为全中国将针灸经穴与神经系统做出较精细对照的第一人。卢觉愚一生著述颇丰,针灸方面主要有《针灸问答》、《针灸简要》、《实用针灸学讲义》、《临床针灸要诀》、《针灸说明书》等。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5.7.14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