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擒羊针法三论》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5-07-14 08:37 阅读量298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五虎擒羊针法三论》

八旬老叟认亲难,五虎针行云雾散。

昨日犹呼儿乳名,今朝重数旧棋盘。

                            ——许建阳题记  

夫医道之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今论五虎擒羊针法,必当澄神内视,纤毫勿失。此法承《灵枢》扬刺之旨,合天地五行之数,乃济世活人之秘术也。

总论第一。凡用针者,当知“一正镇中,四斜锁维”之道。中央直刺若虎踞龙盘,四隅斜刺如猛将合围。针未动而势先成,此乃擒羊之要诀也。乃“治病必求其本”“针至病所”,皆明示吾辈不可执形求穴,当随病机而变通。

心法第二。施针之时,须得:一曰明辨病机,察气血之盈亏;二曰量度深浅,知邪正之消长;三曰把握刚柔,调补泻之节度。譬如治腱鞘囊肿,五针皆须抵至渊底,捻转之际,当如虎爪探囊;提插之时,恰似羊角破土。

术式第三。其法有常变:常法者,正针直入三才,斜针45°向心,成五星拱月之势;变法者,取穴之法,五虎擒羊针法不止局部疾患,而放眼于全身整体施治。借它法之用,或联火罐以增负压,或合艾灸以助温通。尤妙者乃“隔姜灸七壮”之法,姜性辛温,借艾火之力直透病所。

证治第四。善治者:经筋之病,如囊肿、痹痛,效如桴鼓;内妇之疾,若乳癖、痛经、呃逆,功若拔刺。至若帕金森、痴呆诸症,虽机理未完全阐明,然调气醒神之功,已现端倪。

诫勉第五。然须切记:不可轻试于热盛血溢之人;不可妄施于胸背要冲之地。凡用此法,必先正己之心:毋避险巇,勿避昼夜;详察形候,纤毫勿失;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嗟乎!五虎擒羊之法,非止技也,实乃仁术。后学当以“大慈恻隐”为先,“至精至微”为务。使寒者得温,结者得散,痛者得安,方不负先贤创法之苦心。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5.7.14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