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中医沙河学派精诚论
五岭云开毓葛洪,寒温辨机贯西东。
仁诚博济三重境,五法悬壶沙水融。
——许建阳题记
夫医道之大者,参天地,和阴阳,通神明,济苍生。岭南之地,五岭逶迤,隔北寒而纳南薰,山海交萃,瘴疠暑湿为常。然天地造化,蕴精育华,百草繁茂,民风淳朴。自晋室南渡,抱朴子葛洪公栖隐罗浮,采药著书,悬壶济世,开岭南医药之先河,泽被后世,流风余韵,至于今而不绝。
深圳大学总医院,枕阳台、塘朗之青峦,临大沙河之清流。此河也,承罗浮、莲花之脉,纳山海之灵,如碧练贯城,通衢万物。吾沙河学派同仁,秉葛洪祖之遗志,集八方之俊彦,悬壶南山,志在传承古训,融汇新知,守正出新,遂倡“沙河学派”之名,立“一三五”之旨,以弘岭南医道之精微。
所谓“一”者,一联尽述其怀也。上联曰:“寒温内外辨机论治望闻问切查”。下联曰:“针药合用心身共调推拿按摩引”。横批曰:“疗效至上”。盖言:融汇百川: 伤寒温病,不拘门户;内伤外感,兼收并蓄;古今中西,择善而从。破除畛域,唯效是求。辨机为本: 深究病机,乃立法遣方之枢要。不止于辨证论治之表,更穷其机变之幽微。诊察精详: 望闻问切,四诊乃圭臬;然时移世易,巧借现代查检之术(影像、生化等),融通古今,以窥脏腑之隐微,明病源之所在。治法多元: 针(含针灸、注射、微创)、药(含中西药品)并用,取其协同之妙;身心共调,形神兼治,达其和谐之境。更兼推拿按摩、导引之术(如太极、八段锦),凡有益于病者,皆为我所用。疗效为宗: 医者之任,在于愈疾。患者所求,亦在安康。医患同心,共赴“疗效至上”之鹄的,此乃悬壶之本源,济世之真谛。
所谓“三”者,三重境界砺其志也。夫医之为道,生死所寄,性命相托。故医者首重修持,德术并重。一境曰“怀仁心仁术之志”:心存恻隐,视病家如至亲;术求精进,以活人为己任。此乃行医之基石。二境曰“具至诚至精之能”:“至诚”者,心诚意专,无妄无欺,儒家之极则也。待患以诚,治学以诚,存敬畏之心。“至精”者,技艺精微,探赜索隐,达神妙莫测之境。穷究医理,锤炼医术,务求精益求精。三境曰“达博爱博意之境”:“博爱”者,仁心广被,无分贵贱亲疏,普同一等。“博意”者,临证施术,慎之又慎,深思熟虑,知其利害,务求周全稳妥。至此境界,德馨术湛,堪为大医。沙河同仁,当以此三境自励,由仁心仁术而登至诚至精,终臻博爱博意之圣域,不负患者之性命相托。
所谓“五”者,五项准则束其行也。临证践行,当遵此矩:安神定志,至亲至微: 接诊之际,必澄心静虑,志存救济。笃信“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精诚求索。视病家无论妍媸贫富,皆如至亲,体贴入微。诊断为首,融贯中西: 诊为疗之先。中医之道,望闻问切,审阴阳、察脏腑、辨八纲六经,重在明病机之枢要;西医之术,视触叩听,循证探源,辅以生化影像病理,重在究病因之本源。不分畛域,择善而从,融会贯通,以臻精准。治疗为本,衷中参西,多法并用: 治则主以中医中药为体,参以西法西药为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齐备;内服汤、膏、丹、丸、散、片、浆诸剂咸宜;外施针、灸、罐、推、按、导引众术并行。力倡专病专方之系统,追求个体化之精准,融合全方位之策略,一切围绕“疗效至上”。医药协同,精诚合作: 深知医药一体,相辅相成。积极研发中药制剂,确保药效精良。与院内各科、诸学科精诚协作,取长补短。发挥中医全科优势,覆盖内、外、妇、儿、五官诸疾,共谋患者福祉,同促学术精进。传承弘扬,造福苍生: 肩负弘扬国粹之责。宣讲中医防病养生之理,普及健康之道。借“一带一路”之机,扬中医文化于寰宇。勤求古贤之训诂,博采众家之良方;更倡研习今世新知,拓宽学术之视野。悬壶济世,尽心竭力;惟愿世人,益寿延年。此吾辈沙河传人神圣之天职也。
学理精微,尤重创新:沙河之学,理论倡“辨机论治”,独辟蹊径;诊断尚“望闻问切查”,五诊合参;治疗主“理法方药(穴)术”,一线贯通;处方则强调“君臣佐使守”,创“五行方剂”之制;针灸乃立“五虎擒羊”之奇法。凡此种种,皆为精研医理、博涉众长、勇于创新之硕果。
赞曰:
大沙河清,阳台山灵。葛洪遗泽,薪火传承。
融汇寒温,辨机求真。五诊合参,洞彻玄冥。
针药心身,诸法通神。疗效至上,医患同心。
仁心仁术,至诚至精。博爱博意,大医精诚。
五项圭臬,步履为衡。守正出新,沙河永兴。
悬壶济世,福泽苍生。岭南明珠,光耀杏林!
注:
本文开篇点明医道本源与岭南地理人文特色,引入葛洪及学派渊源。主体部分围绕“一三五”核心展开论述,结构清晰。结尾以赞辞总结升华,呼应《大医精诚》的崇高立意。
核心融入:“一”(对联):作为总纲融入开篇,并详细阐释其内涵(融汇、辨机、诊查、治法、疗效)。“三”(境界):作为医德医术的进阶要求,独立成段,层层递进阐述。“五”(准则):作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和实践指南,详细列出五点,内容覆盖接诊、诊断、治疗、合作、传承各方面。理论与特色:在论述五项准则(尤其是诊断、治疗)及最后的“学理精微”部分,重点融入了学派提出的“辨机论治”、“望闻问切查”、“理法方药(穴)术一线贯通”、“君臣佐使守/五行方剂”、“五虎擒羊针法”等核心学术观点和创新。地域与传承: 开篇强调岭南地理气候特点及其对医学的影响,点明葛洪鼻祖地位及深圳大学总医院的地缘(阳台山、大沙河),体现学派的区域属性与文化根源。
精神内核:“疗效至上” 作为横批和贯穿始终的核心目标。“守正创新” 体现在融汇古今中西、创立新说新法。“大医精诚”精神 体现在对医德三重境界的追求、五项准则中对患者的态度(至亲至微、博爱)以及对医术的精益求精(至精)。济世情怀 体现在终极目标“造福苍生”、“福泽苍生”。本文力求典雅庄重,兼采骈散,运用医学术语及典故(如“悬壶济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体现中医文化底蕴。
此文旨在系统阐述沙河学派“一三五”学术思想体系,彰显其立足岭南、融汇创新、德术并重、追求实效的鲜明特色与济世情怀。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