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间珍果更无加 玉雪肌肤罩绛纱——荔枝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丘濬(明)
明代丘濬的《咏荔枝》以自然清新的语言,通过荔枝的形、味、产地三层递进,寄托了诗人对海南故土的深沉情感。外形之美,“玉雪肌肤罩绛纱”以色彩对比(白肉红壳)突出荔枝的晶莹剔透,绛纱比喻外壳轻薄如纱,玉雪形容果肉洁白温润,赋予其视觉上的高贵感。滋味之绝,“天然好滋味”强调其未经雕琢的甘美,暗合诗人“眼前景物口头语”的创作主张,以味觉直感引发读者共鸣。托物寄兴,全诗表面咏荔枝,实则借“天涯”(海南)表达对故乡风物的自豪。末句“可怜”古义为“可爱”,颠覆传统天涯沦落的悲情,转为对地域特质的礼赞。反差修辞,“生处是天涯”以地理偏远反衬品质珍贵,暗含“地灵人杰”的辩证思维。诗人作为海南籍官员,通过荔枝的“无加”价值,抒写对故土的赤子之情。这种情感与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的疏放不同,更侧重于本土文化认同。丘濬,字仲深,别号海山老人,海南人。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誉为“理学名臣”、“有明一代文臣之宗”。丘濬在明朝宰辅中以“博极群书”著称,称为“当代通儒”,举凡六经诸史、古今诗文、以至医卜老释之说,无不深究。丘濬与唐张九龄、宋余靖、崔与之并列,被后世称为“岭南四大儒”。
一、荔枝的性味归经
荔枝,别称包括丹荔、丽枝、离枝、荔果等;雅称则有皱玉、红云、红雪、香囊、十八娘等,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我国最早记载荔枝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因荔枝果实成熟时,果蒂与枝干连接紧密,强行摘取易损果实,需“以刀斧刻取其枝”,故而得名。荔枝作为一种珍贵的果品为中原人所知,始于西汉初期。《西京杂记》记载“南越王佗献高帝绞鱼、荔枝”,赵佗在汉初的时候就曾将荔枝当作贡品进奉给刘邦。至东汉时期,王逸在《荔枝赋》中极尽溢美之词,以“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的意象,将荔枝的之美定格于文学长卷。唐代有了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绝唱,及至宋代,蔡襄所著《荔枝谱》开系统研究之先河,这是现存最早的一本荔枝专著。《本草纲目·果三·荔枝》释名:“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大约东汉开始,“离支”写成“荔枝”。中国荔枝主要分布于北纬18-29度范围内,广东栽培最多,福建和广西次之。深圳南山区因为红壤沙壤土、海洋性气候条件,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所产荔枝具有果肉晶莹剔透、果实爽脆清甜等特点。南山原产荔枝品种——糯米糍、桂味、妃子笑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书,是全国首批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荔枝品种。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具有益脾补肝、行气散结、祛寒止痛、温中健脾以及补心安神的功效,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主治病后体虚、津伤口渴、脾虚泄泻、呃逆、食少、瘰疬、疔肿、外伤出血。荔枝营养丰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A、B、C等,并含叶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各种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现代研究发现,荔枝有营养脑细胞的作用,可改善失眠、健忘、多梦等症,并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衰老。荔枝不宜过量食用,过敏者禁食用。
二、荔枝的配伍运用
荔枝的配伍作用机理主要基于其性味归经(味甘酸、性温,入脾、肝经)及所含物质特性,通过与不同食材或药物的协同、制衡实现功效增强或缓和副作用。具体机制如下:1、补气血组合(荔枝+大枣、鸡肉)荔枝富含葡萄糖及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大枣中的环磷酸腺苷刺激骨髓造血;鸡肉补肝血,荔枝温阳助气血化生,二者协同改善气血两虚。2、健脾固涩组合(荔枝+莲子+芡实),荔枝温中和胃,莲子甘平补脾止泻,芡实固肾涩肠。三者配伍形成「温-平-涩」性味链,既防荔枝温性过燥,又增强脾胃运化能力。3、荔枝+盐水、凉性食物,盐水性咸凉,可清解荔枝果糖代谢产生的内热;莲心、绿豆等凉性成分通过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抑制“上火”相关炎症因子释放。4、核肉阴阳平衡(荔枝果肉+荔枝核),果肉性温补阳,果核性凉理气(含甘氨酸衍生物),同用可调节肝气郁结,避免温补过甚。5、酒溶增效(荔枝+酒),乙醇增加脂溶性成分溶出,如荔枝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增强其抗氧化活性;酒精挥发还可带走部分燥热之性。强化补心脾、止疼痛功效,适于虚寒腹痛。加热使果胶分解,释放更多多糖物质,提升健脾成分吸收率;水蒸气循环保留水溶性维生素,减少温燥。6、荔枝肉 + 山药,荔枝温补脾阳(《玉楸药解》),山药甘平滋脾阴,二者协同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避免单用荔枝温燥伤阴。脾虚腹泻、食欲不振者,可将鲜荔枝肉与山药粥同煮。7、荔枝核 + 木香(荔香散),荔枝核疏肝散寒,木香行气止痛,合用可解肝郁气滞导致的胃脘痛及疝气疼痛。8、荔枝核 + 夏枯草,荔枝核散结止痛,夏枯草清肝散结,二者共治痰气互结之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9、荔枝壳 + 果肉同用,果壳性寒(《本草纲目》),煎水解荔枝热毒,果肉与壳同煮可平衡阴阳。食用荔枝后,用荔枝壳煎水代茶饮。配伍应用要点总结。虚寒体质:宜配温补食材(鸡肉/大枣)→ 增强补益 ;燥热体质:必配凉润食材(盐水/莲子)→ 制衡温性;药用增效:酒浸或蒸炖→ 提升活性成分溶出;禁忌规避:避开寒凉药物、降糖药及高蛋白同食。
荔枝既是水果,也是传统中药材,其果肉、果核、果壳均可入药。中国是荔枝的原产地,是荔枝产业第一大国,拥有全球丰富、优质的荔枝品种。荔枝在历史上有“百果之王”等美称,是中国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果品之一。唐代古荔“宋家香”,茂名高州荔园,还有宋代古荔宋荔三株。荔枝的花语主要包括守护、甜蜜的爱恋、初恋、忠贞不二、富裕、吉祥如意以及被珍惜的爱。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