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涎垂星欲坠 一丸锁尽玉关精——益智仁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5-06-07 10:04 阅读量294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夜半涎垂星欲坠 一丸锁尽玉关精——益智仁

辛温脾肾金缕棱,盐炒三分燥气平。

夜半涎垂星欲坠,一丸锁尽玉关精。

                            ——许建阳题记  

今天是2025年的高考第一天,有一味中药叫状元果大脑的守护者——益智仁。益智,增益智慧。益智仁,顾名思义,就是增益智慧的果实。遵药理之精微,融诗韵于本草,试作《七言绝句·咏益智仁》:‌首句“辛温脾肾金缕棱”以辛温直指其性味,脾肾呼应归经(脾肾二经)。金缕棱暗喻果实表面13-20条金色隆起棱线(性状鉴别)。将药用棱线比作金丝绣纹,化俗为雅。‌次句“盐炒三分燥气平”典出《普济方》盐制法,盐炙后辛燥之性得缓,暗合用药剂量(内服3-9g)。以炮制喻人生——历经淬炼方得中和之道。‌三句“夜半涎垂星欲坠”主治口多唾涎之症,星坠喻涎水如星垂落,更暗合肾虚夜尿频。长夜(呼应谢薖“清夜永”)病苦与天象交织。‌结句“一丸锁尽玉关精”‌功效凝聚“锁”字双关缩尿固精之效,“玉关”既指精关(治遗精白浊),亦隐喻人体要害。借道家“玉关”之说,将药效升华为生命能量的守护。以七言绝句的方寸之地,构建起连接本草学、诗学与道家的三重意蕴。

一、益智仁性味归经

益智仁,别名为益智子、摘艼子等。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益智仁是广东“十大”地道药材之一,益智仁首载于《南方草木状》:“益智仁月花,连实五六月熟。”《广志》:“含之摄涎秽。”本草文献始见于《本草拾遗》:“止呕哕”,“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利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其首次记载了本品具有固精止遗的作用。其后,刘完素补充本品能“开发郁结,使气宣通。”《医学启源》增入“治脾胃中寒邪,和中益气,治人多唾。”王好古认为本品具有“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沥”之作用。《本草纲目》:“治冷气腹痛,及心气不足,梦泄,赤浊,热伤心系,吐血,血崩。”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福建、广西、云南亦有栽培。入药部位果实。性味味辛,性温。归脾、肾经。具有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功效精。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阴虚火旺者禁服。现代研究益智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倍半萜类(如桉油精、姜烯)、二苯庚烷类(如益智酮甲)、黄酮类(如白杨素)、挥发油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2、抗胃损伤作用。3、其他作用:抑制前列腺素作用,升高外周血液白细胞。

二、益智仁配伍运用

益智仁的配伍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协同增效、性味调和、归经互补三个方面:1、益智仁配伍补骨脂时,两者均归脾肾经:益智仁侧重固摄下焦(缩尿摄涎),补骨脂强于温补肾阳,合用后通过激活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与调节膀胱平滑肌收缩,共同改善脾肾阳虚型五更泻、遗尿。2、与乌药配伍(缩泉丸):益智仁固精缩尿,乌药理气散寒,协同调节膀胱张力,显著改善肾虚尿频及小儿遗尿。3、配陈皮:益智仁温脾摄涎,陈皮理气化湿,其柠檬烯成分促进胃肠吸收益智仁脂溶性有效成分,缓解脾虚湿困型食欲不振。4、配砂仁:增强温中行气功效,改善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胀满。5、配伍枸杞(甘平):枸杞滋阴平肝,中和益智仁辛温燥性,协同补益肝肾,促进乙酰胆碱释放以改善健忘。6、配伍麦冬:针对阴虚体质,麦冬甘寒养阴,制约益智仁助热伤阴之弊。7、配茯苓:益智仁温补脾肾,茯苓渗湿利水,构成“一补一泄”组合,适用于痰湿阻滞的头昏沉症状。8、配泽泻(如益智仁丸):泽泻泻相火,益智仁固肾精,共调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白浊。9、配黄芪:黄芪补脾肺之气,益智仁暖肾固精,通过增强脑部微循环与β-谷甾醇协同作用,改善气虚型认知障碍。10、配山药:山药健脾益气,益智仁固肾缩尿,合用增强脾肾同补之效,治疗脾虚久泻伴尿频。11、配远志、石菖蒲:远志安神开窍,石菖蒲化湿醒脑,益智仁暖肾固精,三者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改善健忘失眠。12、配龙眼肉:龙眼肉补心血,益智仁温肾阳,形成“心肾相交”配伍,改善气血两虚型脑力衰退。

益智仁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资源丰富,不仅有药用价值,还有很好的食用价值。益智仁香透心脾,温润如玉养身心。正如‌清·赵瑾叔《本草诗益智仁》:岭南益智遍山丘,子向英华库内收。知岁久传禾可卜,赠人更见粽堪投。涩精补肾休忘用,开胃温中可速求。却喜火中能益土,古人进食必先周。该诗系统记载益智仁的产地、民俗(预言丰凶)、药用(补肾温中)及饮食文化(益智粽)。

许建阳

于朗麓书斋

2025.6.7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