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癫狂瘾疹皆能御 一刺双清表里枢——曲池穴
肘外阳溪汇此池,金土相生化浊瘀。
癫狂瘾疹皆能御,一刺双清表里枢。
——许建阳题记
李商隐有一首《曲池》:“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艳与谁期。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休灯灭烛时。张盖欲判江滟滟,回头更望柳丝丝。从来此地黄昏散,未信河梁是别离。”诗以曲江宴集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与时空交错手法,展现诗人身处繁华却深陷孤独的复杂心境。首联“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艳与谁期”以昼夜交替中的馥郁花香与皎洁月色,暗喻诗人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怅惘。颔联“迎忧急鼓疏钟断”通过鼓声钟鸣的听觉意象,强化宴散灯熄后的心理落差。颈联“张盖欲判江滟滟”以江水柳丝作结,将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叠合,凸显热闹中的孤独核心意境。尾联“未信河梁是别离”化用李陵《与苏武诗》典故,使个人感伤升华为普遍性的人生离愁。全诗典型体现李商隐以丽句写凄凉的艺术特色,其反衬手法与李商隐《曲江》用丽句写荒凉的创作手法形成互文。
一、曲池的定位功效
曲池穴,别名鬼臣、阳泽、鬼腿、肘尖穴,清热要穴,十三鬼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出自《灵枢·本输》。“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穴”。曲池位于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当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曲池穴具有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通络的作用。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此穴乃经气运行之大关,能通上达下,通里达表,即可清在外之风热,又能泻在内之火邪,是表里双清之要穴,主治外感热病、风热上扰的头痛、咽喉肿痛,风热犯肺的咳嗽、气喘;此穴具有清泻热毒、通经止痛之功,治疗阳明积热所致的头痛、齿痛、目痛等五官疾患;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五行属性属土,合治内腑,故可清泻阳明,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调节大肠功能,治疗湿、热、气、血壅滞大肠,肠腑传导失职的腹胀、腹痛、吐泻、痢疾、便秘、肠痈及阳明郁热的乳痈等;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故此穴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消肿止痛之功,可泻除热毒郁遏肌表的各种皮肤疾患;此穴属土,还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加之可以解表热、泻内火,用于治疗痰火扰心或热扰神明的胸中烦满、善惊、癫狂等神志病,甚至热极生风的抽搐,以及风阳上扰、气血上冲的头痛头晕;此穴位具有通经络,调气血、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之功,用于治疗上肢痿痹、瘫痪诸疾。腧穴操作:1、刺法:直刺1.0—2.5寸,深刺可透少海穴,局部酸胀或向上放散至肩部或向下放散至手指。治肘部疼痛时可用合谷刺或齐刺法或三棱针点刺放血;2、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20分钟;3、按摩: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二、曲池的配伍运用
曲池穴作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其配伍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表里双清、气血调和、脏腑协同三个方面:1、配伍合谷+外关,曲池属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甲乙经》载其“清在外之风热,泻在内之火邪”。配伍手少阳三焦之外关穴,形成表里双解之势,通过“清邪热、调气血”的特性,对《金鉴》所述“伤寒、发热、流感”等外感病症产生协同增效。2、配伍血海+三阴交,遵《千金翼》“治瘾疹灸曲池”之法,配伍血海形成“血行风自灭”效应。曲池通利关节的特性与血海养血润燥功能结合,可改善《甲乙经》所述“皮肤干燥、瘰疬”等血分病症。现代临床证实此配伍可调节免疫应答,改善荨麻疹病理进程。3、配伍方中脘+足三里,《针灸学简编》:“便秘取曲池配中脘、足三里”。机理在于曲池属土经土穴,“协调胃肠气机,清泻阳明湿热”,与胃募中脘、合穴足三里形成“通降阳明”组合,符合《灵枢》“合治内腑”原则。对《甲乙经》记载的“腹痛、吐泻”等消化道疾病具有双向调节作用。4、配伍阑尾穴+上巨虚,机理源于大肠经“传导之官”特性,配合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形成“通腑泄热”组合,契合《针灸学概要》治疗肠痈的配穴原则。5、配伍太冲+风池,曲池属手阳明经,具有双向调节血管舒缩功能,轻刺激收缩血管,重刺激扩张血管;配伍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形成“金克木”的五行相克关系,可平抑肝阳上亢。配合风池疏风通窍,三者协同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金鉴》所述“眩晕”症状。现代研究显示该配伍能显著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维持血压稳定≥6小时。
总之,曲池穴是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一个常用腧穴,能治疗许多疾病。再填一首小诗《七律·曲池玄机》:肘弯雷动启天关,金土交熔造化间。一刺能平肝木亢,三灸可化脾湿顽。热从井穴随针泄,风自荥原带雨还。莫道方隅分寸地,玄枢转处破重山。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