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回春何处觅?冰崖绝处有灵泉——红景天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5-05-25 10:03 阅读量411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若问回春何处觅?冰崖绝处有灵泉——红景天

红茎褐骨傲寒天,藏药清癯扫瘴烟。

若问回春何处觅?冰崖绝处有灵泉。

                            ——许建阳题记  

“红茎褐骨”勾勒其形态特征(根茎红褐色),“傲寒天”点明生长环境(海拔3500-5000米)。“扫瘴烟”双关藏医祛邪功效与抗氧化作用。“冰崖绝处”强化其珍稀属性,“灵泉”既指高山雪水滋养,又暗喻其调节体液平衡的利水功效。“藏药清癯”“清癯”本义形容人体清瘦而精神矍铄,红景天为多年生草本,茎叶纤细,根茎粗短但质地坚韧,契合“清癯”的瘦劲感。通过“清瘦”与“强力”的对比,以瘦劲意象对应藏医“疏泄浊气”理论,“回春”化用中医“益气活血”功效(红景天苷改善微循环)。将采药行为升华为精神救赎(对应现代抗抑郁研究)。凸显红景天在藏医药中的独特地位:既能适应极端环境,又可精准清除人体浊邪,体现了的自然医学智慧。

一、红景天性味归经

红景天,别名蔷薇红景天、扫罗玛布尔(藏语音译)、藏红景天、苏罗玛宝等。为景天科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和根茎。生长在西藏海拔3500-5000米纯净冰山雪域之中的天然植物。由于其生长环境恶劣,如缺氧、低温干燥、狂风、受紫外线照射、昼夜温差大,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特殊的适应性。为亚洲地区常用传统药材,具有刺激神经系统、增加工作效率、消除疲劳和预防高山症等作用。《神农本草经》,将红景天列为药为上品。藏《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藏药图鉴》中均有记载。《本草纲目》:“红景天,本经上品,祛邪恶气,补诸不足”是“已知补益药中所罕见”。康熙皇帝赐名为“仙赐草”。被称为骨科良药、“高原人参”。红景天味甘、苦、性平、归肺、心经。具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之功。主治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倦怠气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过敏体质者需慎用。红景天含有丰富的红景天苷,黄酮,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根据药理学,病理学以及临床疗效观察,红景天被证明是一种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的天然草药。《现代实用本草》言其作用有七,即“一、中枢抑制作用。二、抗疲劳作用。三、强心作用。四、抗炎作用。五、抑制血糖升高作用。六、抗过氧化作用。七、抗微波辐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其抗疲劳、抗辐射及神经保护潜力,部分国家将其用于运动医学和航天领域。

二、红景天配伍运用

红景天以“补气活血、通脉平喘”为核心功效,配伍时注重气血互生、补泻兼施,结合现代研究验证其多靶点作用机制(如抗氧化、抗炎、代谢调节),临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疲劳及高原反应防治。临床上红景天的常用配伍:1、配伍人参、党参、黄芪,红景天苷与黄芪甲苷协同激活AMPK信号通路,促进能量代谢与ATP生成,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改善气虚型乏力、免疫力低下。中医理论中,两者“相须为用”,红景天补气活血,黄芪补气固表,共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2、‌配伍山药、白术,红景天多糖与山药淀粉酶抑制剂协同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缓解脾气虚弱引起的食少纳呆、倦怠乏力。3、‌配伍丹参、川芎,红景天黄酮与丹参酮联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及微循环;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红景天补气助丹参活血化瘀,适用于胸痹心痛、气滞血瘀证。4、‌配伍三七、红花,红景天苷与三七皂苷协同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修复血管损伤,减少血栓形成;中医“活血止血”,适用于瘀血阻滞型心脑血管疾病及外伤肿痛。5、‌配伍沙参、麦冬,

红景天多糖与麦冬多糖联合调节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中医“气阴双补”,缓解肺阴虚干咳、痰黏咽干。6、‌配伍百合、玉竹,通过抑制NF-κB炎症通路减轻肺热咳喘,结合百合甾体皂苷润肺止咳,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咯血。7、配伍茯苓、泽泻,红景天有机酸(如没食子酸)与茯苓三萜协同抑制肾小管钠离子重吸收,调节水通道蛋白(AQP3/AQP4)表达,增强利尿作用,改善湿热黄疸、水肿。总结:红景天通过“补气活血”为核心,配伍时结合证型特点选择药物:‌补气‌:协同增强能量代谢(黄芪、党参);‌活血‌:多靶点改善微循环(丹参、川芎);‌滋阴‌:调节代谢与炎症(麦冬、百合);‌利湿‌:调控水液平衡(茯苓、泽泻)。其作用机理融合中医“气血互生”理论与现代多靶点调控机制,临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疲劳及高原反应防治。

在藏族文化中,红景天不仅是药材,更是一种精神图腾,象征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西藏宗教和文化仪式中,红景天常被作为供奉神灵的珍贵祭品,寓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生命力的赞美。‌红景天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被视为“圣草”。

许建阳

于朗麓书斋

2025.5.25

相关疾病: